-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2
“春江非遗文化”课程教学指南
序
旧时明月,羡春江之水暖;古邑遗珠,临盛世之风清。在长江之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春江镇,苏轼曾以千古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此处美景。在春江这片肥沃、富庶的江南水乡大地上,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是春江人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春江中心小学开发的“春江非遗文化”课程很好地将散落在民间的“非遗”资源串珠成链,选择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素材,通过课堂教学传承“非遗”文化,培育“有根”新人。
“春江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已经实施数年,春小人编制的《“春江非遗文化”校本教材》也数易其稿,现已汇编成《“春江非遗文化”课程教学指南》。常州市基教处戚宝华处长、原钟楼区教科所吴美云科长等专家多次莅临指导,引领春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春小在“春江非遗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分阶段、分主题对“春江非遗文化”课型进行重点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六大领域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其中有清晰的教学活动展开路径,有具体的收集资源、利用资源的策略指导。例如教材内容《长江三鲜——河豚》属于春江民风美食领域,适用品赏体验课型,《抓雀子》属于春江童玩领域,适用技能展演课型。
“指南”中还简要介绍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春江非遗文化”的基本路径,提炼出了一些“春江非遗”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策略与教学建议,并提供了一些范例供教师参考。将“春江非遗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让每位教师明确什么内容适合渗透“非遗文化”,如何渗透润物无声,恰到好处,实现让每位春小教师都成为“非遗”教师的美好愿景。
此外,春小人还有序实施“春江非遗文化”主题课程,鲜明的主题,扎实的实施,浓郁的春江味,有力地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指南”中对如何设计“非遗文化”课程评价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评价指标,细化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式,既有课程心语,也有教后反思,既有师生评价,也有家长评价等。
在翻阅“指南”的过程中,您将对“春江非遗文化”课程的课程纲要、课型研究、教学设计、评价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许,我们都可以成为“春江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和创生者。
目录
序
第一章 “春江非遗文化”课程实施纲要
第二章 “春江非遗文化”课程实施建议
第三章 学科教学中渗透“春江非遗文化”的路径
(1)语文学科教学中与“春江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梳理
(2)数学学科教学中与“春江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梳理
(3)音乐学科教学中与“春江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梳理
(4)美术学科教学中与“春江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梳理
第四章 “春江非遗文化”课程优秀课堂案例集萃
(1)认知互学型教学设计
(2)阅读互动型教学设计
(3)技能展演型教学设计
(4)操作实践型教学设计
(5)视频赏析型教学设计
(6)品赏体验型教学设计
第五章 学科渗透“春江非遗文化”教学设计
第六章 “春江非遗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春江非遗文化”主题课程实施纲要
(2)“春江非遗文化”主题课程典型教学设计
“春江非遗文化”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性质
1.春江非遗文化课程是以春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学习资源的综合性校本课程。学生由知春江产生爱春江、建设春江的积极情感。它是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中体现特色的课程模块部分,也是达成培养学生个性化目标的重要载体。
2.春江非遗课程是承载着春江鲜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凸显了人文性、传承性与创新性。人文性,以课程内容激活师生尊重、珍爱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情感,涵养师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爱我春江,爱我家乡”的情怀;传承性,以课程实施唤醒师生了解、认识和继承传播春江非遗文化的自觉性;创新性,指课程实施要以时代的视角审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师生对某些非遗项目进行突破原型的思维创新,以实现丰富和发展春江非遗文化的目标。
二、课程理念
1.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尊重、珍爱春江地域非遗文化的情感进而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提倡调用学生多种感官、多元智能进行非遗文化学习,以调查采访了解、实践探究体验、自主合作创新为基本学习方式。
3.充分尊重和开发学校教师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优化组合非遗文化课程的师资队伍,提升实施质量。
4.坚持儿童立场,坚持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站在校本课程、课堂的正中央,倡导民主、平等、合作和交往的课堂文化,实现师生在非遗文化课程的双主体的作用。
5.通过校本课程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三爱”教育,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和品格。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春江地域文化素材资源的容量、类别,合理进行非遗文化项目的分类,具体可分为——春江地域、春江人文、春江童玩、春江农耕副业、春江文艺工艺、春江民风美食……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