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零件的工艺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压生成器process generator-lube润滑 恒定、上下、列表 摩擦系数越小,润滑越大.一般设置0.1或者0.12 随压力变化 标准 process generator-process冲压工步(一) 重力 工步 工具控制 显示所有 不激活 静止 定位销 增加工步 跟随无效 process generator-process冲压工步(二) 成型类型:压料面 重力向下 凹模向下以1mm/s向下运动 凸模和压边圈,参与工作但静止不动 一般gravity设置好这里直接点copy 带实际拉延筋时设计拉延筋高度h 凹模至压边圈的时间 process generator-process冲压工步(三) 工具速度系数:1 拉延过程时间 设置压边力 相对工具 力/压强 恒力 恒初压强 变时间 初/始值 最大拉延筋上浮力 process generator-control控制 精度 标准 网格剖分 初始单元尺寸 最大细化级别 最终时间步 最终部迭代几步 有实际拉延筋设置,压边圈迭代步 弹塑性壳单元 弹性壳单元 增强型弯曲膜单元 剖分图层 单元规划 初始分析设置 最终验证设置 11层回弹 1层薄板 process generator-output输出 结果输出 仅模拟结果 仅每一工序 仅每一公步 某冲压步以内 每一步 输出重启 仅每一工步 process generator-misc各种参数设置 切向精制 增加/替代参数 有用的 各种参数 打开 最终验证的时候设置 一开始不需要 工作运算---job 1 2 7 3 4 5 6 开始模拟 检查 另存为 路径 名称 拉延筋设计—作用(P116) 拉延筋(或拉深槛):它是调节和控制压料面作用力的一种最有效和使用的方法。拉深筋的作用力在压料面作用力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且可以通过改变拉深筋的参数很容易地改变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在拉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增大进料阻力---压料面上的毛坯在通过拉深筋时要经过四次弯曲和反弯曲,使毛坯向凹模流动的阻力大大增加,也使凹模内部的毛坯在较大的拉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覆盖件的刚度和减少由于变形不足而产生的回弹、松弛、扭曲、波纹及收缩等,防止拉深成形时悬空部位的其皱和畸变。 调节进料阻力的分布---通过改变压料面上不同部位拉深筋的参数,可以改变同部位的进料阻力的分布,从而控制压料面上各部位材料向凹模内流动的速度和进料量,调节拉深件各变形区的拉力及其分布,使各变形区按需要的变形方式、变形程度。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进料阻力的大小---在双动压力机上,调节滑块的高低,只能粗略地调节压边力,拉深筋可以配合压边力的调节在较大范围内控制材料的流动情况 拉深筋外侧已经起皱的板料可通过拉深筋进行一定程度的矫平 拉延筋设计—常用拉延筋(P120) 拉延筋设计—拉延筋布置(P126) 筋生成器-drawbead generator 拉延筋生成器 筋切斜角 流入角半径 流出角半径 筋高度 筋圆角 间隙 槽宽 排布类型 形状 力因数 抑制因数 上浮力因数 仅在形状参考未设置时设置 模型 增加筋- add drawbead 在什么之上 位置 力度 力度 筋宽 变筋 增加筋 删除筋 输出筋 选择分模线 编辑拉延筋 基本 修剪 局部 整体修改 重做 取消 矩形 饱凸 扩大 光顺 不变的 角度 向X Y 偏置 利用右键在 扩大的分模线上选择所需的拉延筋线段 变拉延筋设置 增加控制点 Ctrl+右键 在,设计好的筋增加控制点 使用形状 设置以及调整好所有的拉延筋后,重新计算,然后,继续观察结果,一些成型困难的地方,无法用压力和拉延筋改变的,就在CAD修改工艺补充面或者产品。 UG里拉延筋设计 1、导出AF拉延筋中心线。2、投影中心线至片体上。3、利用凸起片体和倒圆角 1 2 3 拉延工艺补充的辅助造型 到底记号:2个,一般选择在形状外,并且优先选择在成型最高处。间隔远 修边工艺的确定(修边线和废料分块) 一、保证修边质量,若修边方向与制件型面的法线方向间的夹角过大,会在修边过程中产生撕裂现象。同时,由于凸凹模刃口部位呈锐角,模具易损坏,寿命低。因此,一般要求修边方向与制件型面的法线方向间的夹角在15°以内比较好,最大不超过30°。 二、尽量使模具结构简单。合理的修边方向应尽量使模具结构简单,以减少模具费用。垂直修边所用模具结构是最简单的,故尽量选择垂直修边。 三、要考虑到拉深件的定位可靠,操作者操作方便、生产安全。 四、充分考虑模具的强度。在进行多处修边、冲孔时,要注意修边刃口的壁厚强度和耐疲劳强度。 五、考虑废料处理合理排放,废料排放处理的好坏对冲压作业速度有很大影响。 1,修边废料的形状不要形成L形或U形; 2,废料刀不要平行配列,要考虑废料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