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质量专家组会议设计汇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上分析,目前大坝工作正常,通过坝体坝基的渗漏量较小,而部分渗漏量直接由水泵排至量水堰下游,下游量水堰无水属正常情况。鉴于施工期间发现截水墙下存在局部渗漏通道,建议加强截水墙上下游水位变化过程的监测,并根据施工资料分析确定施工期渗漏通道的位置,再视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一.设计工作完成情况 二.混凝土骨料碱活性研究成果 三.大坝变形监测反演分析 四.大坝渗流及量水堰运行情况分析 五.溢洪道裂缝成因简要分析 主要内容 * 截止2012年3月,对溢洪道泄槽底板混凝土进行了3次裂缝检查,不计中隔墩裂缝, 共计2747条裂缝。 (1)裂缝延伸特点 龟裂网格状裂缝79条,占裂缝总数的2.88% 浅表裂缝2479条,占裂缝总数的90.24% 疑似贯穿裂缝共有189条,占裂缝总数的6.88% 裂缝特点 (2)不同季节浇筑混凝土出现裂缝统计 4月~10月浇筑的混凝土产生裂缝1602条,占裂缝总数的58.3%;疑似贯穿裂缝121条,占总数的64%。 11月~翌年3月浇筑的混凝土产生裂缝1145条,占裂缝总数的41.7%;疑似贯穿裂缝68条,占总数的36%。 (2)不同浇筑块长出现贯穿裂缝情况 浇筑块长30m级的底板,平均每块产生0.79条贯穿裂缝; 浇筑块长60m级的底板,平均每块产生2.18条贯穿裂缝; 浇筑块长120m级的底板,平均每块产生了5.76条贯穿裂缝。 根据仿真计算成果分析,溢洪道泄槽底板抗冲磨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如下: (1)龟裂网格状裂缝 主要是混凝土干缩和自缩产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浇筑面积大,很容易引起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在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网格状裂缝。 裂缝成因 主要是气温骤降产生的。2010年1月~2012年3月,工地共发生气温骤降7次,单次最大降温12.8℃(2011年3月14日~17日)。在气温骤降期间浇筑的混凝土或者在气温骤降前一定时段内浇筑的混凝土,遇到气温骤降时,没有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保护,混凝土不能抵御气温骤降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2)浅表裂缝 仿真计算表明, 2012年1月份发生2日型降温6℃,在无表面保护时,龄期小于7天的混凝土表面抗裂安全系数在1.28~1.34之间;龄期已达到或接近设计龄期(2011年3~8月浇筑)混凝土表面抗裂安全系数120m块长时在1.26~1.35之间,30m块长时在1.32~1.38之间,安全系数均较小,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较大。 浇筑块长120m 浇筑块长30m 仿真计算表明, 2011年3月份发生3日型降温12.8℃,在无表面保护时,龄期小于60天的混凝土表面抗裂安全系数在0.89~1.25之间;而2010年4~5月浇筑混凝土,龄期虽已达到300天,但表面抗裂安全系数也仅1.19~1.24,表面抗裂安全系数均较小,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较大。 浇筑块长120m 浇筑块长30m 仿真计算表明,如混凝土表面覆盖好满足设计标准的保温材料后,上述各工况下混凝土表面抗裂安全系数均大于1.6,混凝土开裂可能性减小。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块较长,高拉应力范围增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的可能性也增大而产生的;部分贯穿裂缝可能为浅表裂缝发展而成。 (3)贯穿裂缝 基础温度应力与浇筑块长的关系 * * * * * * * * * * * 计算网格 单元数:19168 节点数:19216 * 反演分析思路 粗堆石I 第I步 粗堆石II 第II步 心墙掺砾料 第III步 6种坝料,每种材料共有8个模型参数,假如对每个参数取4个值进行训练,则需要进行(6?8)4=5308416个有限元计算 以往反演分析经验表明,E-B模型参数中K,n,Kb,m对位移较敏感,因此主要针对这四个参数进行反演。 目前所获取的测量值主要为粗堆石I区、粗堆石II区和心墙掺砾料区的位移测量值,因此主要针对这三种材料的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分析。 所有材料模型参数最初均为可研参数,在反演过程中,依次将粗堆石I、粗堆石II和心墙掺砾料的模型参数替换为反演所得参数值,其余材料参数保持不变。 * 综合考虑测点数据的规律性和完整性,粗堆石I反演选用目标测点DB-C-H-05、06、08和DB-C-V-04;粗堆石II反演选用目标测点DB-C-VW-01、02和DB-C-V-14、18;心墙掺砾料反演选用目标测点DB-C-SR-27~DB-C-SR-46。 由于监测数据的零点并非真实位移的零点,在反演分析中,采用位移增量代替位移值进行反演。心墙掺砾料主要选用2010-04-03~2011-12-15的沉降增量,粗堆石I和粗堆石II采用了多测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