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理化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二、分布(Distribution) 分布——药物吸收入血后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血脑屏障(由向大脑供血的毛细血管构成,与其它毛细血管不同,排列紧密,空隙非常小)保护大脑。 ?? 很多药物在大脑中基本上无分布。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必须考虑如何透过血脑屏障。 药物的分布——不均匀 组织由细胞组成。如果该组织的细胞膜上有药物作用的受体,就会发生作用。如果受体在细胞内,则要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因此,细胞上有受体的话,那么由该种细胞构成的组织,其药物分布就会比其它组织多些。 主动转运方式可使药物主要集中于某一(某些)特定的器官。 其它因素亦影响分布。如亲脂性强的药物会分布于脂肪组织中。 * 三、排泄(Excretion) 药物经肾脏(随尿液)排泄是其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 * 四、代谢(Metabolism) 药物在体内所经历的反应。——代谢酶催化下完成。 与氨基酸结合 与谷胱甘肽或巯基尿酸结合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 与硫酸结合 乙酰化 2. II相反应 1. I相反应 代谢反应——目的:使药物的极性增加,使之更容易被排泄。 氧化(氧化羟化) 还原 水解 * 1. I相反应(更重要) 氧化(氧化羟化) 芳烃的氧化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苯环的4-位发生代谢 脂环的氧化 格列本脲 烷基的氧化 异戊巴比妥 * 烯基的氧化 (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物) 胺基的N-脱烷基化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药,第二步要难得多) * 胺的氧化 O N H O H O O H O H O 羰基化合物的氧化 * 醚的O-脱烷基化 解热镇痛药物非那西汀代谢(脱烷基化)变成扑热息痛 含S化合物的氧化 镇静催眠药硫喷妥代谢(氧化)变成异戊巴比妥 * 还原 羰基的还原 (镇痛药物美沙酮还原成美沙醇) 硝基及偶氮化合物还原 硝基安定(硝西泮)和氯硝西泮被代谢还原成相应的氨基化合物。 化疗药物磺胺 * 水解 水解(酰胺、酯转变成羧酸和醇、胺) 阿司匹林水解成水杨酸 致畸药(反应停、沙利度胺 )的水解开环 * 三个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重要概念 药物的半衰期(t1/2)——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降到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药物的耐受性——对某些药物来说,发现重复用药后其作用消失,为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必须增加药物的给药剂量,这就是所谓的药物耐受性。 首过(消除)效应(first pass)——口服药物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在流经体内之前首先要通过肝脏,此时被肝脏中的代谢酶代谢掉一部分而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的现象。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 第3 章 药物作用的理化基础 * 药物在体内经历的过程非常复杂,通常分为三个相继发生的时相: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 理想的药物应该是安全、有效、可控的。 § 3.1 药物作用的过程 药 剂 相 药 效 相 药 代 动 力 相 * 从给药到剂型的崩解以及有效成分的溶解,成为便于吸收,高度分散的状态。 一、药剂相 药代动力相是指药物吸收入血液中,向各组织和器官的分布、生物转化以及排泄等过程。 药代动力相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主要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范畴。药物化学亦有所涉及(如其中的药物代谢反应)。 ——第3节专门介绍 药效相是指药物在作用部位与靶点相互作用,通过刺激与放大,引发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变化,导致宏观上我们可以观测到的效应(活性)。——这一时相主要考虑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用药的目的所在。 ——药物化学研究的范畴 二、药代动力相 三、药效相 * 药物按其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 药物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等。当结构有所改变时,活性变化不大。 1.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2.结构特异性药物 药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与靶点的作用,化学结构稍加变化,会直接影响其药效学性质。——大多数药物属于此类。 § 3.2 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一、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 受体(52%) 酶(22%) 离子通道(6%) 核酸(3%) 其它(17%) 二、药物作用的靶点 (~500个) 疾病?靶标 现代药物开发流程 分离与疾病 相关的蛋白 (2-5 年) 药物候选物 (2-3 年) 先导化合物 (2-3 年) * 受体是能与化学信使高度选择性结合,并随之引发特异性效应的蛋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