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 业 病 危 害 预 防 与 控 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二、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损害???职业病粉尘的危害与控制化学物的危害与控制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职业性损害和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① 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
② 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
③ 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二、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
;;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定义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三、职业病的特点
① 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② 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 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④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 ,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⑤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⑥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⑦ 职业病的发病还取决于个体因素。 ;四、法定职业病种类;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调整后职业病仍分为10类。新增加的职业病包括:
1. 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 硬金属肺病
4. 白斑 5. 爆震聋 6. 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7. 溴丙烷中毒
8. 碘甲烷中毒 9. 氯乙酸中毒 10. 环氧乙烷中毒
11.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12. 冻伤 13. 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14. 莱姆病 15. 毛沸石所致肺癌
16. 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7. β-萘胺所致膀胱癌
18. 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18种。;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㈠、尘肺
1. 矽肺 2. 煤工尘肺 3. 石墨尘肺
4. 碳黑尘肺 5. 石棉肺 6. 滑石尘肺
7. 水泥尘肺 8. 云母尘肺 9. 陶工尘肺
10. 铝尘肺 11. 电焊工尘肺 12. 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
的其他尘肺病
㈡、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
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五、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