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震理校法的是与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論 戴 震 理 校 法 的 得 與 失 徐道彬 (發表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摘 要:戴震是乾嘉時期校勘學領域中宣導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僅重視版本對校,更善於總結義例,並將小學方法用之於校勘,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鑒於諸多原因,其結果也有得有失,今人對此頗有爭議。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體現了鮮明的時代學術風尚,引領著乾嘉時期古籍校勘的新方向,對今天校勘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自陳垣總結清儒校勘成果和方法並著成《校勘學釋例》後,校勘學中的四分法已被今人普遍認同,其中的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主要是以版本對校的手段處理文字異同;而理校法就需要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功力,以訂正那些既無善本對勘而又自以為錯誤的地方。與前三種方法相比,“此法須通識為之,否則鹵莽滅裂,以不誤為誤,而糾紛愈甚矣。故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 陳垣《校勘學釋例》,中國書店,1981。顧頡剛則認為:清代治校勘者可分為二級:其一、羅列版本,選取其善者而從之,盧文弨、顧廣圻等是也,此可以解決唐以後問題;其二、根據古刻以正誤文,且能抉擇出向來以為無誤之文字而平定之,高郵王氏父子及孫詒讓等是也,此可以解決漢以後之問題。“這種工作,非眼光極銳敏,心思極縝密而品格極方嚴的人不能做。清儒中最初提倡者為戴東原,而應用得最純熟矜慎卓著成績者為高郵王氏父子” 梁啟超《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61頁,商務印書館,1999。 陳垣《校勘學釋例》,中國書店,1981。顧頡剛則認為:清代治校勘者可分為二級:其一、羅列版本,選取其善者而從之,盧文弨、顧廣圻等是也,此可以解決唐以後問題;其二、根據古刻以正誤文,且能抉擇出向來以為無誤之文字而平定之,高郵王氏父子及孫詒讓等是也,此可以解決漢以後之問題。 梁啟超《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61頁,商務印書館,1999。 (一)貫通文字聲訓 以理論定 戴震治學主張由文字以通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聖賢心志,反對鑿空臆想,“遊談無根”,他指出:“鑿空之弊有二:其一,緣詞生訓也;其一,守訛傳謬也。緣詞生訓者,所釋之義,非其本義;守訛傳謬者,所據之經,並非其本經。” 《古經解鉤沉序》,《戴震全書》六,黃山書社,1995。可參閱拙作《戴震考據學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欲求聖賢之“本義”,則需“訂史籍之訛文”,求得經典本文。但是,“今之去古聖哲既遠,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餘言恐未足以振茲墜緒也”。於是,“餘嘗欲搜考異文,以為訂經之助;又廣攬漢儒箋注之存者,以為綜考故訓之助”。 《古經解鉤沉序》,《戴震全書》六。戴震治學首在對文本的求真求實,探求“本經本義”,力圖獲得古書原貌。段玉裁稱:《水經注》一書自宋以來,舛駁不堪,惟東原氏治之最勤,整齊其訛亂,鉤棘引歸,文從字順,上邀高宗純皇帝歎賞 《經韻樓集》卷七《與梁耀北書論戴趙二家水經注》,光緒甲申秋樹根齋本。;阮元稱戴氏“網羅算氏,綴輯遺經,以紹前哲,用遺來學。蓋自有戴氏,天下學者乃不敢輕言算數,而其道始尊” 引自《戴震全書》七,59頁,黃山書社,1997。;盧文弨曰:“《方言》至今日而始有善本,則吾友休甯戴太史東原氏之為也。” 《抱經堂文集》,31頁,中華書局,1990。清人的第一個校注本就是戴震的《方言疏證》,他不僅重視以版本對校(如“某本作某”、“又作某,待考”之語多見),更善於將小學方法用之於校勘,“但宜推求,勿為株守” 《戴震全書》六,278頁。,既引導了清人對《方言》及郭璞注的研究,又開創了乾嘉時期古籍整理中的理校法的先河。如《方言疏證》卷十二:“儒輸,愚也。”俗本“儒”訛作“懦”,戴氏參訂《荀子》及楊倞注、陸德明《經典釋文》、《字林》、《廣雅》等典籍多方引證,以音義互考,斷定“儒”為正字,不當作“懦”;郭注中的“儒撰”作“懦撰”,也應當改正。戴注:“以雙聲疊韻考之,儒輸,疊韻也。不當作‘懦’。注內‘懦撰’,亦疊韻也。懦,讓犬反;撰,士免反。各本‘懦’訛作‘儒’,今據《荀子注》訂正。” 《戴震全書》三,185頁,黃山書社,1995。儒與懦形似易訛,戴氏從漢魏古注所引之文加以訂正,從方俗異語之音聲考其疊韻聯綿之字。儒,日紐侯韻;輸,審紐侯韻;懦,泥紐侯韻;撰,床紐元韻。儒、輸聲近韻同,懦、撰聲近韻通轉,懦、愞、偄、儒,假借錯亂而易溷致訛。王先謙贊同戴說並于《荀子》“勞苦之事,則偷儒轉脫”下引證:“ 《古經解鉤沉序》,《戴震全書》六,黃山書社,1995。可參閱拙作《戴震考據學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古經解鉤沉序》,《戴震全書》六。 《經韻樓集》卷七《與梁耀北書論戴趙二家水經注》,光緒甲申秋樹根齋本。 引自《戴震全書》七,59頁,黃山書社,1997。 《抱經堂文集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