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
第一节 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物流产业在我国的兴起及产业市场规模
建国到 1978年前,我国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都由国家控
制,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没有一个经营自主的空间,物资不能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所以此
阶段内我国经济领域中没有物流的概念,更缺乏有关物流理论的研究。
1978 年后,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我国开始发展物流业。我国从国外引入物
流概念有两条途径,一是八十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二是
“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翻译为“物流”,而 20 世纪80 年
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的概念。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产权关系日益明晰,生
产、流通等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国内开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企业,大多物
流企业是由原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商业企业或工业企业等改造重组而来,但此时已有少
数物流企业开始建立在物流理论上,根据物流运作规律进行组织与管理。
同时,对物流的研究也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发展对物
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了我国物流业与世界物流业的合作与交流,使我国物流业
发展开始走向国际化、全球化。
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物流设施达到一定的规
模,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物流市场,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物流服务。
1978 年以来,我国的物流业总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在 1978 年仅为172.3 亿元,而
到 1999 年就高达 12487亿元,是 1978 年的72 倍,2001 年更是达到 19148 亿元(如图3-l
所示),发展极为迅速。
我国的物流业设施发展也很迅速,在 1999 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6.64X104km,公路达
到 135.17X104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 ll605km,石油和天然气管道 2.3lXl04km,远洋运输
的国家主力——中远集团船队 1996年发展到 l700 余刀载重吨位的生产能力,1998 年底全
国共拥有 143 个机场;包装形成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机械、包装印刷等门类
1
齐全的新兴产业;装卸搬运方面广泛地采用叉车、托盘及其他机械;现有商业网点 1600 万
个,各类批发市场 9.5万个,其中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的市场约 1000 个,连锁企业已有
1500 多个,店铺数 26000 余家,销售额 l500 亿元;并且物流业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物流
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
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以电子
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
由于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低,意味着物流业的水平越高。
从物流产业的规模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物流的总成本在 GDP的 20%左右,远
远超过同期发达国家的比例。
图3-1 1997 年—2001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变化图
物流总成本 (亿元)
25000
19148
20000
17685
16414
14807
15000
12487
10000
5000
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从物流业的行业实际产值来看,1992 年,我国物流业的实际产值为 1682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