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防治原则与治法上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人制宜 年龄:小儿:药量宜轻,忌峻攻峻补; 老人:多虚,宜补,慎用祛邪峻猛药。 性别:妊娠期:禁用或慎用峻下、破血、 滑利、走窜、有毒之品; 体质:阳热体质—慎用温热药; 阳虚体质—慎用寒凉药 汗法 下法 温法 补法 吐法 和法 清法 消法 基本治法 具体治法 辛温解表法 温补脾肾法 泻热通便法 竣下逐水法 适用证:表证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表寒证—辛温解表;表热证——辛凉解表 汗法/解表法 注意事项:①药物辛散轻扬,不宜过煮,以免药性挥发;②以遍身微汗为佳,不可过汗,免伤正气。③发汗之后,宜避风寒。④无表证者,不可妄汗。 “其高者,因而越之” 吐法/催吐法 注意事项:①本法作用峻猛,老弱气衰、孕妇、产后以及失血证、喘证不得使用;②以吐为度,得吐即止。③呕吐之后,喝稀粥养胃气,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适用证:里实证 用法:寒下/温下/润下/逐水/通瘀/攻痰/驱虫 下法/泻下法 注意事项:①下法大都峻猛,易损伤胃气,应得效即止。②年老体虚、产后亏血、病后伤津不宜 用峻下法。 适用证:少阳证(半表半里证),肠胃不和、 肝脾不和等脏腑不和病证。 注意事项: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 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和法。 和法/和解法 适用证:里寒证 用法: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 注意事项: ①药物性多温燥,易伤脾阳, 不宜久用。 ②阴虚证、血虚证、血热妄行 之出血证者禁用。 温法/(祛寒法) 适用证:里热证 用法: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泻脏腑 注意事项: ①药物性多寒凉,易耗伤阴血, 不宜久用; ②体质素虚、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清法。 清法/(清热法) 适用证:虚证 用法: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注意事项:实证、真实假虚证,禁用补法。邪实正虚证以邪气盛为主,当慎用。 补法(补益法) 适用证:积聚、癓瘕 、痞块等病证 注意事项:消法属于攻邪之法,体虚者宜 兼补益之品。 消法(消导/消散法) * 一杯温水——阴阳具足? 阴阳平衡??高水平平衡 2 一杯热水——阴不虚亏? 阳热亢盛 3 半杯温水——阴阳两虚? 阴阳平衡? 低水平平衡 4 半杯热水——阴阳两虚? 阴虚阳盛? 表现为阳太过? 但根源是阴不足? 应该养阴而不是泄阳 5 半杯凉水——阴阳两虚? 阳虚为主? 表现为阳不足? 但盛阳的水也亏? 补阳的同时还要养阴 6 冷??? 水——死翘翘??? 半杯也好一杯也好?已经没有意义? 存一分热就有一分阳气? 人活一口热气 7 空杯余热——死翘翘??? 没有肉体? 阳气无以依附? 纯阳就可以成仙? 阳泄就成鬼?非仙则鬼 反正不是人 八纲辨证 * 中医学 防治原则与治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养生与预防 第二节 治则与治法 养生与预防 养生——古称“摄生”,调摄保养生命 意义:强身、防病、益寿 方法:神养、行为养、气养、形养、食养、 药养、术养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 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防止病邪侵害 调摄精神 加强锻炼 起居有常 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未病先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见微知著,防范未然” 先安未受邪之地 “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难经·七十七难》 治则——治疗疾病的总原则 治法——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两者关系: 1、治则指导治法,具有原则性、普遍性; 2、治法从属于治则,具有特殊性、个性; 治则与治法 扶正:补法(益气/养血/滋阴/补阳) 祛邪:汗法、温法、清法、下法 治则 治法 治病求本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病治异同 三因制宜 汗法 下法 温法 补法 吐法 和法 清法 消法 (一)治病求本 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求——辨 本——证 求本——辨证 治病求本本于证 1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