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改革前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金 劳保医疗、公费医疗 由国家支付 由单位管理 2、改革后的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化支付 社会化管理 在现在“养儿防老”这句话还有没有意义?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和“养儿防老”有没有冲突?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1年我国加入APEC,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成员的经验,促进国内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机遇。2001年加入WTO,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表明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会标:一个椭圆的地球模型,绿色表示国家,蓝色表示海水,中间是白色的APEC英文字母。 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四、高举伟大旗帜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评价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议一议? 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的? 选择题: 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 ) A.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B.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三大 2、某大学毕业生忙于做个人求职主页,以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他的母亲刚刚退休,领到了第一笔养老保险金。这一现象最早出现 ( )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B D 3、仔细观察下图,请你选出2001年在中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的会标 ( ) A B C D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首次使用这个科学称谓是在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中共十三大以后 C.中共十四大以后 D.中共十五大以后 A D 非选择题 2004年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中国某历史学家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1、“为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他采取的核心政策是什么? 2、如何评价“邓小平理论”? 感谢各位领导指导 谢谢各位同学支持 张轩初中欢迎你!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 * * * * * * 可编辑 可编辑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张轩初中 秦茂贵 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什么时候制定的?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我国在哪次会议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了解并掌握我国颁布的重要法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国家就业方针和人民就业观念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了解并掌握我国为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及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十年文革,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要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背 景 1、制定颁布新宪法: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形成。 3、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实施,直接选举已成为中国基层选举的主要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