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朗读把握文章描写的内容。
2、赏读感悟文章写景的方法。
3、仿写抒发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一:动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是闻着龙口粉丝的清香一路赶来的。告诉大家,我可是咱龙口粉丝的忠实“粉丝”啊(生笑)。但除了粉丝,我对咱龙口知之甚少。为了不虚此行,哪位热心的同学给我介绍一下咱龙口的风景名胜?
生1:南山大佛。
师:如果老师能去,一定为大家祈求平安。
生2:到东海去看海。
师:面朝大海,波涛澎湃——有一种观沧海的豪壮。
生3:月亮湾。
师:一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为了答谢同学们的盛情,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处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的地方游览一番,大家乐意吗?
生:乐意!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这个题目很拗口,哪位同学起来说说怎样给题目划分朗读节奏?
生4:“答”后面停顿,“谢中书”后面停顿。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4:谢中书是谢徵,人名,所以“谢中书”应该在一起读。
师:最后一个“书”呢?
生4:书信。
师: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给谢中书的回信。
师:“书”当书信讲你还知道哪些?
生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师:咱们同学真渊博。
二、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一)初读,正字音。
师:请大家齐读《答谢中书书》,注意读准字音(生齐读)。“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读几声?
生:四声。
师:为什么?
生7:因为课下注释写的是“参与、欣赏”的意思。
师:从课下注释找答案是一条值得推广的经验。那么这个字还有什么读音?
生8:“我与他”的“与”读作三声,是“和”的意思。
师:读第一遍,大家能读出陶弘景的信是围绕那四个字展开的吗?
生:山川之美。
师:如果只要一个字呢?
生:美!
师:看来咱班同学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更希望大家都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老师采访一位同学,你觉得刚才大家这样读行吗?
生9(毫不犹豫):行。
师(这个答案令我很吃惊,试讲时学生都认为这样读不行,接着提出朗读建议……):好,既然如此,老师试着给同学们吟读一遍。老师高声读,同学们跟着轻声吟读。读完了老师要接着采访同学(屏显课文,师配乐诵读全文)。来,还采访你,你觉得刚才同学那样读行吗?
生9(羞涩):不行。我们读的一点感情都没有,应该向老师那样沉醉其中读,就好像看到一幅幅画面一样。
生10:读的时候不能太快,应该用舒缓的语调朗读,要深情地去读。
(二)吟读,有节奏。
师:同学们的感悟力很强。下面就请同学伴着音乐、想象着美景、看着屏幕动情吟读课文。
屏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世界上最美妙的天籁之音就是同学们的读书声。刚才,老师就幸福地徜徉在这悦耳的旋律里。现在就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咱班的朗读水平。来!
生11(自告奋勇):山川之美……(掌声响起)
师:做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听到掌声为同学们响起来,希望这节课还能听到为同学们喝彩的掌声。
(三)忆读,会补充。
师:现在就考考大家,美丽的景色是不是在你的心中已留下印迹?看屏幕,补充。
屏显:
山川之美, 。
高峰入云, 见底。
两岸石壁, 交辉。
青林翠竹, 俱备。
晓雾将歇, 乱鸣;
夕日欲颓, 竞跃。
实是欲界之 。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 其奇者。
师:咱们同学学得真投入,堪称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围绕“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生说,师板书)?
生12:高峰,清流。
生13:石壁,青林翠竹。
生14:晓雾,猿鸟。
生15:夕日,沉鳞。
(四)译读,讲方法。
师:这么美的文章,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翻译课文,大家都有哪些好方法?
生16:组词法。
生17:换词法。
生18:还有补充法。
生7:别忘了看课下注释。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有了这些方法,这篇小短文就很好翻译了。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己翻译,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志。好,现在大家把疑问拿出来,看看我们小组能不能解决。还有疑问无法解决的请举手?
生1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生20:早晨的雾将要消散,猴子和鸟胡乱地叫。
生21:早晨的雾将要消散,猿和鸟到处叫。
生22:早晨的雾将要消散,猿和鸟此起彼伏的叫。
师:莫不是它们在一唱一和?来,同学们说说,这三种翻译似乎都对。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答案?
生19:选择第三个,因为它显得更美。
师:是啊,美的文章更要用美的语言翻译才符合它的意境啊。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
生2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生24:从南朝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到它奇丽景色的人了。
师:一一对应,翻译的很好。来,我们一起指着原文,一起把意思说一遍。
(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