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天下篇所述之老子思想李哲摘要子天下篇一文就其容而言乃泛天下各家之且研究先秦子一重要之文本文旨在探究篇中有老子思想之述根老子一之文字及其思想加以比分析以明本篇有老子思想述之所本及其是否的字道老子子柔弱子天下篇中有老子思想之述可分三部分述之一以本精以物粗以有不足淡然神明居所本乃天地本原亦即是指道徐先生中去似乎缺乏抽象地空的念所以常假定一的起以作道的起道是物之所由生有如的枝出自的根本一所以凡子一中所的根本也是道的意徐中人性史商印又所本是指道要形成物而尚未形成物的段而言其容即同於一徐而子中所用的一字即
PAGE
PAGE 1
論《莊子?天下篇》所述之老子思想
On Lao Tzus Thought Stated in Chuang Tzus Chapter of the World (Tien-hsia)
李哲賢Lee, Jer-shiarn
摘 要
《莊子?天下篇》一文,就其內容而言,乃泛論當時天下各家之學,且係研究先秦諸子學一極重要之文獻。本文旨在探究篇中有關老子思想之論述,並根據老子一書之文字及其思想加以比較、分析,以闡明本篇有關老子思想論述之所本及其觀點是否的當。
關鍵字:道、老子、莊子、柔弱、無為
《莊子?天下篇》中有關老子思想之論述,可分三部分述之:
一、「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淡然獨與神明居。」
所謂「本」,乃天地本原,亦即是指「道」,徐復觀先生說:「中國過去似乎缺乏抽象地時空的觀念,所以常假定一個時間的起點,以作道的起點;……道是萬物之所由生,有如樹的枝葉出自樹的根本一樣,所以凡莊子一書中所稱的『根』、『本』,也是道的意義。」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頁368,商務印書館,1977。又說:「所謂『本』,是指道要形成物,而尚未形成物的階段而言。其內容即同於『一』。」 徐復觀,頁388。而莊子書中所用的「一」字即指道而言,可知,「本」即是道。至於「精」則是說明道雖無聲無臭,而實為一可意致之存在。 徐復觀,頁387。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頁368,商務印書館,1977。
徐復觀,頁388。
徐復觀,頁387。
其次,「以有積為不足」即本之老子所言之「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二十二章》及「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八十一章》
《老子?二十二章》
《老子?八十一章》
《老子?二十章》
《老子?七十章》
二、「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大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此言建立常無、常有之兩元,而實歸宿於一也。老子云:「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老子?一章》;黃錦鋐,《莊子讀本》,頁380,三民書局,1974。此之謂也。至於「濡弱」即柔弱,而非懦弱。「謙下」即謙退、不爭。「以濡弱謙下為表」即本之老子:「柔弱勝剛強。」 《老子?三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七十六章》及「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一章》;黃錦鋐,《莊子讀本》,頁380,三民書局,1974。
《老子?三十六章》
《老子?七十六章》
《老子?六十六章》
《老子?十一章》
《老子?四十五章》
《老子?十五章》
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其行身也,除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即取自老子二十八章之文字。「人皆取先,己獨取後。」即老子:「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七章》及「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六十七章》「曰受天下之垢」乃本之老子:「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老子?七十八章》及「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八章》「人皆取實,己獨取虛。」乃本之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九章》及「保此道者,不欲盈。」 《老子?十五章》「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乃本之於老子:「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八十一章》及「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四十四章》、「其於身也,徐而不費。」乃取自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嗇。」 《老子?五十九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老子?七十三章》、「後其身而身先。」 《老子?七章》及「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老子?六十七章》「無為也而笑巧」,「巧」乃指有為而言。此句乃本之老子:「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七章》
《老子?六十七章》
《老子?七十八章》
《老子?八章》
《老子?九章》
《老子?十五章》
《老子?八十一章》
《老子?四十四章》
《老子?五十九章》
《老子?七十三章》
《老子?七章》
《老子?六十七章》
《老子?三章》
《老子?十九章》
《老子?二十九章》
《老子?三十七章》
《老子?四十八章》
《老子?二十章》
《老子?二十二章》
《老子?四十六章》
《老子?五十九章》
《老子?二十九章》
《老子?九章》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