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2 译文:基辛格觉得这场大规模的轰炸会使总统在中国的 腰杆子硬一些。 Kissinger felt the massive bombing would strengthen the Presidents hand in China. 赏析:文化不同,用以表达类似概念的形象化词语也不一样。在英文中可以说“strengthen...one’s hand”,在汉语中却不能说“增强了某人的手”,但汉语中有表示类似意思的形象化词语“使……腰杆子硬一些”,放在译句里,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没有丧失形象感。 2. 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mely. 译文:家虽不佳仍是家。(刘炳善译) 赏析:此处译例出自刘炳善先生一篇谈翻译的文章,刘先生想用这个译例说明翻译时灵感思维的重要性,有时绝妙的译句真可谓“千呼万唤不出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刘先生说他的这个译句是一刹那间在脑海中闪现的。本例的译句确实让人叫绝:原句中有“Home”,“Home”,“Homely”这三个形、音相同(似)的词,译句中有“家”,“佳”,“家”这三个音同的字,原句中不可传达的形美化成了译句中的音美,以“创”补“失”,不失为一条思路。俗语云,“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想在翻译实践方面作出一定成就的人不可不在平时多作准备。 自评:译得确实好,但不符合文章的本意。看该文章的最后:“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包袱;…… 这,大概就是他们悠悠荡荡拜访这个,拜访那个,早晨起来到处串门儿的秘密所在吧。他们,自然也有家的——不过,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家。” 看来,本意正与“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相反。 句中homely基本意思有两个:1.“平凡的;家常的;不好看的”;2.“舒适自在的”。很显然,原译是由第一个意思化来的。但很显然此译把意思弄反了。never so homely怎么成了“不佳”呢?应该是“很佳”呀。所以though不能作为“虽然”来理解,而应该是转折词“但是”之意;homely也不是第一义,而是“舒适自在的”的意思。一个小小的连词though,却成了翻译准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 所以,不妨改译为: “家虽是家决不佳也。” 3. A particular fine spring came round, and the stir of germination was almost audible in the buds.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转眼又是一番特别明媚的春光,草木的嫩芽幼蕾里,滋长发育的活动差不多都可以听得出声音来。 (张谷若译) 赏析:“草木的嫩芽幼蕾里,滋长发育的活动差不多都可以听得出声音来”,何等形象的描写!是原作者的妙笔生花,也是译者在忠实于原文基础上的精心再创造。 改译:转眼明媚春光又现,草木芽蕾萌动之声都几乎清晰可闻。 4. Thus the initiative to partition Poland completely, to deny the Polish people any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their own whatsoever, came from the Russians. But the Germans did not need much urging to agree. 译文:由此可见,首先提出完全瓜分波兰,不许波兰人成为一个独立民族存在的,是俄国人。德国人当然求之不得。 赏析:“Thus”译为“由此可见”,表现了译者在译词时的灵活性;“partition”在英文中本为中性词,译者根据句子内含的语义,译为“瓜分”,表达出了作者的倾向性;“didnt need much urging to agree”字面意思是“不需要催促就同意了”,译者引申为“当然求之不得”,符合作者写作时的感情倾向,即对强国欺侮弱小国家的愤怒。好的译文总是能译出原文背后的 “情”。 5. “If only I know how the young men nowadays are changing,” (P.G. Wodehouse: When the Doctors Dispute) 译文:“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会变到哪步田地!”(郑达华译) 赏析:“If only”的句式通常会被译为“但愿……”、“要是……该多好”,但在这里却不行,因为原话是一个中年警官在制止两个小伙子打架时说的,套用上面固定的译法只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警官非常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