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wzh地理必修三一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1212 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AFTA )、欧洲联盟( EU )、欧洲自由贸易协定( EFTA )、欧洲经济区( EEA )、东亚经济论坛( EAEC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CUSF 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 1.内向的保护性 2.外向的竞争性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 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1 我国能源与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 资源短缺现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 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原因: 2.主要工程: 3.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南水北调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东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 (解决华北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一路向北,经隧洞后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到烟台、威海。 大 差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中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 (解决华北)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经过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 较小 较好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西线 调水源地 线路走向 (解决西北)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引水入黄河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 较大 最好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起止点在哪里?途中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西气东输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西电东送 A_京津唐 工业基地 B沪宁杭 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源地 目的地 北线 中线 南线 黄河上游的水电 晋、陕、内蒙的火电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电 红水河流域的水电 西电东送三条通道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唐地区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东 部 地 区 能源较少 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 水能丰富 经济落后 人口较少 保证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能 源 紧 缺 能 源 丰 富 西 部 地 区 西电东送的意义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煤炭资源减少 地面发生下沉 产业层次偏低 大气污染 废渣处理 煤炭调出区 煤炭跨区域调配 煤炭调入区 煤炭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三、产业转移 (一)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原材料价格 工资与地价 公共事业费用 生 产 成 本 地 区 差 异 降低生产成本 开拓产品市场 产 业 转 移 促进欠发达 地区发展 带来生态 环境问题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台 湾 产 业 廉价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较低的土地价格 众多的发展机会 加速产业化步伐 创造就业机会 大 陆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达 地 区 人口稠密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污染严重 资源不足 生 产 成 本 上 升 经 济 效 益 下 降 边 远 地 区 产 业 集 群 效 应 资本 技术 劳动力 粤北 粤西 粤东 主要有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沙城实验中学地理组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在此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小。 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