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第4课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对圆明园优美环境的描写,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培养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同时学会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尉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二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
提示: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2.雨果如何评价圆明园?
提示: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②具体描述园中之景。③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之作。
3.作者为什么把圆明园描写得那样美?
提示:圆明园如此美,却被英法联军肆意破坏,更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恶。
三合作探究
1.画出信中表达雨果态度的语句。
提示:分为两个方面:赞美和批判。
(1)“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反语,有委婉的讽刺意味。
(2)“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要抗议”等句子直接抨击英法联军的行为。
2.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提示: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3.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刚直不阿的人格。
4.品味文章的语言。
(1)“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对待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提示:文化艺术无国界,一切艺术都属于全人类。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统治者发起的侵略行为并不代表人们的意见,法兰西人民非常友好,并不支持这次远征。
(3)“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提示: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4)“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提示: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宫”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5)“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提示:“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
(6)“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提示: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7)“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提示: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知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8)“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