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30课.docVIP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30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瑞金市思源学校学校初中语文电子教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执教者:谢冰 教学课题 30、诗四首 设 计 者 谢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日期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3、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熟读四首诗,制作多媒体。 教学流程 修改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资料。 2、了解诗歌思想内容,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二、学习《归田园居》(其三)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三仕三隐,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2、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荷”、“长?” (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3)播放示范朗读音频,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4)学生齐读。? 3、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 精彩赏析 (1)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总结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相关链接:《归园田居》五首 学习《使至塞上》。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播放视频,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 4、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火,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