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七图像识别new.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判决的误差概率 2) 线性判别函数 (1)Bayes决策尽管是最优决策,但实现困难。 A、类条件概率密度的形式常难以确定。 B、非参数方法需要大量样本。 (2)模式识别的任务是分类,可根据样本集直接设计判别函数。(次优的) 线性判别函数是应用较广的一种判别函数。所谓线性判别函数是指判别函数是图像所有特征量的线性组合,即 式中 代表第i个判别函数; 是系数或权; 为常数项或称为阈值。在两类之间的判决界处有下式的形式。 (4) (5) 可以写成下式形式: (10—6) 该方程在二度空间中是直线,在三度空间中是平面,在N度空间中则是超平面。 其判决过程可如下进行: 如果 或 ,则 ; 如果 或 ,则 。 1.生物特征识别 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掌纹、DNA等。 2.染色体识别 7.3模式识别的医学应用 7.3.1 指纹识别 指纹具有两大特性: 1) 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 2) 当指纹不受损伤时终生不变。 所以它是识别人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首先,指纹分为七类(平斗、左箕、右箕、平弓、帐弓、左双箕、右双箕)。第一类再分为十八个小类,然后测量斜率。总的过程是分类、分层、分窗口,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细化,连接断线等处理; 尔后整个窗口用一个树代表,树的每一个分支是窗口中的一根隆线,然后找出文法; 最后做一树状自动机。 据有关专家说,实验中大约有10%的指纹由于噪声大而难以识别。识别一个指纹大约要50s钟,40s用于前后处理,10s钟用于结构分析。 7.3.2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像,从中提取有效的识别信息,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 参数 人脸图像库 人脸检测定位 特征提取和选择 训练 图像 预处理 识别 特征提取和选择 图像 预处理 人脸检测定位 待测人脸图像 训练过程 识别过程 几何特征: 包括人脸指定两点间的欧式距离、曲率、角度等。 图像库中共15人,每人11张照片,人脸数目共计为165。每人10幅图像作训练,一幅做测试,识别率定义如下: 其中,n为正确识别出的人脸个数,N为训练集中的人数。利用PCA进行人脸识别的实验结果为: 87.5 % 7.3.3 模式识别在医学上的应用 模式识别在医学图像方面的应用还不多,主要是医学图片在预处理和分割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大部分工作尚在解决此类问题。 染色体分类是句法方法的一个例子,目前只用于形状分类,其实真正染色体的分类还要用到染色体本身灰度的变化。 一般作法是先找到染色体,然后扫描、分开、找到染色体的方向,找到中心,测量臂长、灰度等参数,然后加以识别。 除染色体分类,在医学中的应用还有血球分类。目前有的医院使用5类分类器,可以做到95%的正确分类。分类方法与染色体分类大致相同。此外,还有细胞分类,光透视照片分析等等。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相关数据的散点图: 序号 胸围 体重 Id x1 x2 1 14 53.5 2 13 52.0 …… n 25 58.0 一对数据 (x1,x2) ←→ 一个点 x1 , x2线性相关 ←→ 倾斜直线 基本原理 坐标变换公式: Z1= cosθX1+sinθX2 Z2=-sinθX1+cosθX2 Z1= w11 X1 +w12 X2 Z2= w21 X1 +w22 X2 X→Z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 标准化变量: 主成分分析步骤 估计主成分; 确定主成分个数; 解释主成分意义; 任务1:估计主成分 将指标变量标准化为X; 计算X的方差协方差矩阵V(X); 计算矩阵V(X)的特征值Λ; 计算所有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 任务2: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1.根据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来确定 ---原则:累计贡献率70%-85% 2.根据特征值来确定 ---原则:特征值≥1 任务3:解释主成分实际意义 Wij表示第j个指标变量Xj与第i个主成分Zi 的相关程度,|Wij|值越大,说明Xj对Zi 的贡献越大。 用绝对值大的Wij对应的指标变量来解释新变量Zi 的综合意义。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