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袋泡茶剂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docVIP

中药袋泡茶剂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峡药学2009年第21卷第1期中药袋泡茶剂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曾聪彦1,梅全喜1,戴卫波2,钟希文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山528400;2.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广州510000)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和总结有关中药袋泡茶荆文献,从其历史沿革、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袋泡茶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中药袋泡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也为该剂型未来的研发提供依据。关键词:袋泡茶荆;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综述中图分类号:TQ46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2009).01.0080.03 中药袋泡茶剂是药茶中的一种剂型,是指将加工炮制成 茶并不断改进茶包设计。1964年,茶包材质被改进得更为细粗粉的药物,分装于特制的纸袋中,用沸水浸泡去纸袋药渣, 致.这也使得袋泡茶更为畅销。1989年,泰特利茶叶公司一取药液服用的一种剂型。中药袋泡茶剂是在我国古代煮散和 改标准的方形茶包设计。推出圆形茶包。几年后,泰特利茶叶饮剂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剂型。具有“荡涤脏腑。调品阴阳, 公司又推出带束绳的茶包.且茶包中有30种不同的茶叶。此祛除邪恶,保养皮肤;益充气力,扶助困竭”等作用。且吸收和 外,金字塔形茶包、尼龙茶包先后进入英国市场。从统计结果作用迅速。由于袋泡剂体积小,含生药量大。溶出快,服用方 显示.英国人每天喝掉1.3亿杯袋泡茶。英国茶委员会主席便,节省药材,保持了传统汤荆的特色和优势,且更接近于国 威廉·戈曼说:“每天,英国人每天摄入的液体中40%是茶水,人的饮食习惯,是传统汤剂较为理想的改进剂型。已成为大众 其中绝大多数用袋泡茶。”熟知与喜爱药物剂型。为更全面了解中药袋泡茶剂的研究进 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进行了中药袋泡剂的研究,展,掌握中药袋泡茶剂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控制中药袋 国内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中药袋泡剂的研究与应用,泡茶剂质量一些新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了 尤其对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浸出率、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中药袋泡茶剂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概 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如<中华况,现阐述如下: 人民共和国卫生都药品标准)收载了川芎茶调袋泡剂、降压袋1历史沿革 泡茶、八珍袋泡茶等多个品种中药袋泡茶剂;另外,在(中国药 茶在我国博大恢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茶,包 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T茶剂项下也收载了袋装茶剂(亦称括药茶在内。在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医疗保健中都发挥了重大 袋泡茶剂),并规定了其水分、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项检查的作用。药茶又称茶剂,是中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的方法和标准。即将茶叶或以中草药(单昧或复方)经过冲泡、煎煮。然后象日 2制备工艺研究常喝茶一样饮用。用以防治病治病。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 近年来,袋泡剂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成分损失少,浸三国时期的张揖所著的<广雅),并在晋·孙楚的<出歌>、梁·陶 出率高。疗效迅速。服用方便等优点,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均有记 视。为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率,保证制剂质量,近年来对载,直至王焘<外台秘要),详细地记述了一些药茶的制作和服 其制备工艺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报道,取得不少研究成绩。用方法,自此以后药茶新方大量涌现,无论是朝廷的饮食谱、 2.1提取工艺研究孙素兰等报道【2】应用超声波技术对灵药茶妙方摭拾可见【l】。 芝袋泡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多因素研究,发现灵芝袋泡茶 关于袋泡茶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仅英国(每日 在pH2.0的条件下超声波提取0.5~1h得到的灵芝多糖的邮报)在2008年6月12日报道,称袋泡茶已有百年历史。其 含量最多。与未处理多糖含量相比,超声波在0.5~1h的粗多报道说在1908年6月,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压 糖增加10%~20%。韩春辉等报道【5〕采用b(34)正交试验低生意成本,于是决定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一个丝绸小袋子。 法对三花茶剂提取过程中的温度、浸出时间、加水量、浸出次寄送给潜在客户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 数4个因素进行优选,得出加15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户无从下手,只能尝试着把它们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 20min为最佳工艺。而浸出时间对综合得率无显著意义。另于是世界上最早的袋泡茶就这样产了。然而自诞生之日起, 据刘书堂等报道【3〕将苍术、陈皮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袋泡茶经历了种种改变。首先,沙利文用薄纱纸取代丝绸做 粗粉。厚朴采用有效成分双提法。并将厚朴油与霍香正气水处茶包。接着。1930年,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取得热封纸质茶 方中的霍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肛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