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4、B区碳上的π电荷密度大小也是衡量PAH致癌性强弱的条件,B区碳上的电荷密度越小,则PAH的致癌性越强。 5、“湾区理论”认为PAH的致癌机理是:“湾区碳正离子”具有很强的亲电性,它可以与生物大分子DNA的负电中心结合,生成共价化合物,导致基因突变,形成癌症。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湾区理论”是建立在PAH在生物体内代谢实验基础上的,它解释了除苯并[a]蒽和苯并[a]芘之外,多数PAH的致癌性,证明了“湾区环氧化物”在致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 “湾区理论”没有提出PAH致癌活性的定量判据,因而缺乏预测能力。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戴乾圜在总结“K区理论”、“湾区理论”的基础上,用PMO法计算了49个PAH的K区碳原子和湾区碳原子的离域能及分子中各个碳原子的Dewar指数,并以PAH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试验资料为依据,对计算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提出了“双区理论”。 戴乾圜,环境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57年发明了氯霉素新合成法,但这一成果因为发明人被不公正地指责为走“白专道路”而淹没无闻。1968年该法被意大利卡洛·埃巴公司用于大规模生产,直到70年代,中国一个考察团到国外考察氯霉素生产,才得知意大利非常先进的氯霉素生产工艺竟是中国人发明的。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1、PAH分子具有致癌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在其分子中存在着两个亲电活性区域,并把PAH分子分为M区、L区、K区和角环、次角环,如图: K区 M区 E区 L区 次角环 角环 图中M区为首先发生代谢活化的区域(代谢活化区),E区为发生亲电反应的理论位置(亲电活化区),L区为脱毒区,K区为双重性区域,某些情况下可以起亲电活性区作用,也可起脱毒作用。M区和E区所在的环称为角环,次角环如图所示。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2、PAH致癌活性的定量计算公式为 lgK=4.751ΔE1ΔE23-0.0512nΔE2 -3 式中: K——结构与致癌性关系指数; ΔE1和ΔE2——分别为两个活性中心相应的碳正离子的离域能 n——脱毒区总数 4.751和0.0512——关系式的系数 活化项 脱毒项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表2 K值与致癌性的关系 K值 致癌性 说明 K<6 — 不致癌 6<K<15 + 微弱致癌 15<K<45 ++ 致癌 45<K<75 +++ 显著致癌 K>75 ++++ 强力致癌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3、戴乾圜提出了双区理论,用化学活性首次合理解释了各类致癌剂结构性能的关系。 双区理论发现DNA互补碱基对的横向交联,是致癌的关键步骤,其引起移码型突变,导致癌症发生,两个亲电中心的最优致癌距离为280-300nm。而这与DNA双螺旋结构的互补碱基之间两个亲核中心的实测距离(280-292nm)接近。 用公式计算49个PAH,符合率高达98%,有对已有致癌数据的150个PAH进行计算,符合率达95%。说明“双区理论”较合理的考虑了PAH分子各关键区域的作用,理论模型更接近实际,其已受到国内外重视。 四、多环芳烃的结构与致癌性 但是, PAH 理论计算 实际结果 苯并[c]? K=5.55,无致癌性(—) 较强致癌性(+) 三苯并[a, e, h]芘 K=61.17,显著致癌(+++) 较强致癌(++) 三苯并[a, c, j]四苯 K=17.32,较强致癌(++) 弱致癌(+) 三苯并[a, c, j]蒽 K=8.09,弱致癌性(+) 无致癌性(—) 补:简单稠环芳烃的命名 命名前需对碳原子进行编号,首先我们看一下之前出现过的几个多环芳烃: 简单稠环芳烃的命名 1、确定编号的起点:将近可能多的环排在横坐标上,并将近可能多的环列在第一象限,尽可能少的环出现在坐标左下方。然后在最右上方的环上,从未共用的碳原子开始编号,顺时针,共用的不编号,如芘: 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简单稠环芳烃的命名 简单稠环芳烃的命名 2、一些芳烃有特定编号 正确 不正确 简单稠环芳烃的命名 3、稠合位置的确定 母体稠环烃的各条边随碳原子的编号方向用a,b,c……来表示 苯并[a]蒽 简单稠环芳烃的命名 苯并[a]芘 四苯并[a, c, h, j]蒽 苯并[a]芘(BaP) 苯并[a]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主要导致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如皮肤癌,肺癌,胃癌和消化道癌。有研究表明,苯并[a]芘除诱导胃癌和皮肤癌外,还可引起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通过母体使胎儿致畸。 苯并[a]芘 二醇环氧化物 亲电子细 胞受体 控制细胞生 长的酶变异 癌变 细胞失去控制 生长的能力 谷胱甘肽结合 参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