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环境适应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高温环境 1、体温和体温调节 1.1体温 体温相当于代谢产生的热量的66-75%。测量方法可采用口腔(36.7?2℃)、腋窝(36.1℃)。平均皮肤温度在36℃,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较大,冬天较夏天低20℃左右。 深部核心温度通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常使用的有直肠温度、食道温度、鼓膜温度。 (1)直肠温度(肛温):安静时37.1?0.23℃,稍高于大动脉血温度,低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温度(丘脑)的0.2-0.5℃,与肝脏温度相等。 (2)食道温:与大动脉温度接近,较直肠温度低0.2℃。环境温度降低时,运动早期食道温度较低,随后与运动强度和代谢量呈相关关系。 2、高温环境的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与血管扩张中枢和发汗中枢同位于丘脑的前部。 体温调节机制: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受自律神经的支配。 体温调节的方式有蒸发、对流、辐射、传导四种。 3、高温环境的适应 (1)高温环境的适应 高温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如下:高温环境→体表温和核心温上升→接受温热中枢的指令→反射性的皮肤血管扩张→体表温度上升→在皮肤表面进行散热(辐射、对流、传导等)→体表温度下降→和核心部温度进行热交换,维持核心部温度的稳定性→体表温度上升→在皮肤表面进行散热(辐射、对流、传导等)→体表温度下降。 在体表温度和核心温度进行交换过程中,当核心温度的稳定性维持困难时,通过发汗的可感性蒸发来调节核心温度,维持其稳定性。 (2)高温环境的训练 长期滞留在高温环境中,发汗反射加快,发汗量增多,这是一种适应性表现。运动选手在多数情况下,内部环境处于高温状态,如马拉松选手在较低的核心温度时就会出现出汗,皮肤血管扩张,是进行散热的一种适应性的表现。 但是热带地方居住的人,主动性汗腺多发达,由于出汗反射已成为习惯,表现为出汗反射速度较为迟钝,出汗量也明显减少的适应性变化。 (3)高温环境病 1)中暑 内部或外部高温湿热的环境中,出汗等散热差,热淤积于体内,造成中暑。发病时主动汗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中暑的症状有:口渴、倦怠感、胸闷、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脉搏增加、收缩压上升或降低,舒张压降低等。严重者出现无汗、心力衰竭、痉挛、嗜睡等,甚至出现死亡。发病因人而异,高温环境不习惯、出汗反射迟钝,运动不足,肥胖、甲亢、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患者容易发生中暑。 处理:补充水分、放置通风处、平卧,确保气道通畅。 2)脱水症 因出汗导致水分的丢失,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所产生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倦怠感、体重减少、皮肤温度和体腔温度稍有升高。 处理:迅速移至阴凉处,补充生理盐水,合并中暑时按中暑治疗。 3)低钠血症 汗液中含有NaCl约0.648-0.987%左右。在高温环境运动1小时,体重减轻2公斤,那么汗液中NaCl丢失大约13-15克左右。这种状态下大量饮水,血液中的NaCl就会被稀释,如此反复,就会造成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为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倦怠感、乏力、眩晕、失神等。因此,出汗多的人应注意补充盐分。 四、低温环境 1、低温环境的适应 (1)低温环境 指环境温度在温热中间带(中性温阈)以下的状态。 所谓温热中间带是指环境温度在28-32℃、裸体安静时适宜温度,代谢量在60-90kcal/h,体温调节仅依靠皮肤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进行的状态。 (2)临界温度和化学的体温调节 当温度低于28℃时,来自皮肤的散热作用减少,皮肤血管显著收缩。继而,四肢末梢的皮肤温度降低,代谢亢进产热,安静时产热的脏器主要是肝脏、肾脏、消化器官等内脏器官占56%,脑占16%,肌肉占18%,其他占10左右。 当环境温度下降至需要机体进行上述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时称之为临界温度。 (3)低体温症 当直肠温度在35-36℃时,氧摄取量的增加用于产热,此时肌肉产热达75%。直肠温度低于35℃超过低温适应界限的状态称之为低体温症。摄氧量减少,产热减少。 环境温度28℃安静状态下,体温24℃时氧摄取量仅为体温37℃时的50%。低体温症严重时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的下降。 低温环境的适应阈值因人而异,大约在15-26℃,并受风、湿度、气压、皮下脂肪量、习惯、空腹、疲劳等因素影响。 (4)低水温和运动 水温20℃浸泡6小时,有50%的危险性(因丧失意识而溺水死亡); 水温10℃浸泡1小时,有50%的危险性,浸泡3小时100%死亡; 水温0℃浸泡20分钟,有50%的危险性,浸泡1小时100%死亡。 2、低温的利用和危害 (1)低温的利用:冷冻治疗 (2)低温的危害:低温环境中手、足、耳、鼻等末梢裸露的部分皮肤血流减少,容易发生冻伤。 第三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