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文学(隋唐五代).ppt

  1.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二、刘长卿 《余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阅读提示:此诗写羁旅乡愁,由枫叶稀的日暮,写到夜色渐浓、孤城闭门,进而写到明月初上,渡头无人,直到夜阑人静,坐听砧声,时间上层层递进,情绪上由淡而浓,意境天成,浑化无迹,堪称刘长卿五律的代表作。 5.1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三、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社会相对安定的一段时期,以聚集两京进行唱和活动而著称,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主要写唱和应酬、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其中以钱起成就最高,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5.2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表现出的冷淡色调。 二、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可分两类。一是象征性的意象,刘长卿诗出现较多,其诗偏重于主观感受,一般不对景物作工细的描写,意象的运用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二是描述性意象,在其他大历诗人中用得较多。采用白描手法写诗,有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物象。 5.3顾况与李益 一、顾况:受江南民歌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又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则影响了韩孟诗派。 二、李益:在大历诗坛,以边塞诗独树一帜,七绝尤佳,他的诗风近似王昌龄,但整个气度已与盛唐边塞诗有很大差别,豪壮雄浑之风减退,清冷悲凉之韵增加。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5.3顾况与李益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阅读提示:此诗写离乱岁月诗人与外弟久别重逢而又匆匆话别的情景。风格朴实,情韵真挚,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 5.4本章参考书目 《韦应物集校注》,陶敏、王友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大历诗风》,蒋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5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主观的色彩 李白以他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慷慨自负,不拘常调”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自身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写景之作也多染上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自我表现的色彩。 3.5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二、想象的奇特 与浓郁的主观色彩相适应,李白诗中的想象可谓思飘云外,来去无迹。运用想象的彩笔,点化景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其表现有三:一是善于把神奇的想象与感情的渲泻结合起来,如《蜀道难》。二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如《古朗月行》 。三是想象与比兴象征和拟人夸张等手法的结合。 3.5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三、意象的设置 李白诗既颇多气吞山河的壮美意象,又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李白诗中的意象随着感情的跌荡起伏,往往具有跳跃性 3.5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四、语言的特色 在语言上,李白诗冲口而出,不假雕饰,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有自然浑成的天然美特色。 李白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语言的境界,是和他积极学习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分不开的。 3.6李白的渊源、地位与影响 李白的渊源:李白天才卓绝,而又善于从前辈诗人的创作和民歌中汲取营养。在先秦文学中对李白影响最大的是庄子与屈原。 李白的地位:生前的巨大名声与身后的李杜并称。 李白的影响:一是人格;二是风格。 第四章 杜甫 4.1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一、杜甫生活的时代:唐代社会盛极而衰。 二、杜甫生平四期:第一期、读书漫游(712玄宗先天元年—745玄宗天宝四年)杜甫(712-770),字子美,远祖京兆杜陵,徙籍襄阳,生于巩县。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书香世家。先辈中对杜甫影响最大者,一是其十三世祖晋代杜预,影响杜甫的政治理想;一为其祖父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影响杜甫的文学才华。 4.1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第二期、困守长安(746玄宗天宝五年—755玄宗天宝十四年) 困居长安十载,杜甫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穷愁生活,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此期对社会的观察逐渐敏锐,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政治的黑暗与民生的疾苦,因而诗作朝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此期约有诗一百一十首,为杜甫诗风的形成期。自抒抱负的作品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个人风格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