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
S214郎溪段改建五期工程项目
C2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方案
安徽江河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S214郎溪段改建工程五期工程工地试验室
C2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采用《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采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采用《岩石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6、设计坍落度:80-120mm。
二、使用说明
本配合比仅用于S214郎溪段改建五期工程,采用机械集中拌和,罐车运输现场隧道初期支护施工等。
三、使用原材料
1、水泥:使用宣城海螺P.O42.5级水泥,其它项目经检测合格。
2、拌和用水:采用饮用水。
3、黄砂:采用江西料场砂,规格中砂,细度模数 2.56。
4、碎石:采用宣城市狸桥镇三岔路采石厂5-10mm。
5、外加剂:安徽省巢湖速凝剂总厂8880-C型,掺量5%
6、混凝土类别:速凝早强混凝土。
四、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及结合本单位施工水平,混凝土标准差取4Mpa,计算配制强度:
fcu,o=20+1.645×4=26.6Mpa
五、计算水胶比
粗集料采用碎石,强度回归系数A值取0.53,B值取0.20,水泥富余系数取1.16,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MPa,
W/B=0.53×49.3/(26.6+0.53×0.20×49.3)=0.82
根据规范JTG/TF50-2011要求,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55,取值为 0.50。
六、确定用水量
该C20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设计为80-120mm,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表5.2.1-2,计算该配合比用水量:230+(120-90)÷20×5=238kg
七、确定砂率
参照GB 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确定砂率为50%
八、计算初步水泥用量
C0= Mwa/(W/B)=238/0.50=476㎏
九、计算每立方米砂石用量(重量法)
C+S+G+W=2300 ① S/(S+G)×100%=50% ②
解①②得S=793㎏,G=793㎏。
十、初步理论配合比
根据计算初步理论配合比为:
Co:So:Go:Wo:速凝剂=476:793:793:238:23.8
水胶比(W/B
)
每立方米砼用量
试件破坏荷载(KN)
平均极限强度(Map)
试件破坏荷载(KN)
平均极限强度(Map)
C0
S0
G0
W
速凝剂
/
7d
28d
0.45
529
751
782
238
26.5
/
0.50
476
793
793
238
23.8
/
0.55
433
831
798
238
21.7
/
十三、混凝土试拌
经试拌三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粘聚性均能满足施工要求其试验结果为:
组别
坍落度(mm)
三级评定
粘聚性
棍度
含砂情况
保水性
1
2
3
十四、结论意见
根据试配过程项目检测,砼拌和物的和易性、保水性等及试配实际强度值,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在保证砼强度的条件下同时考虑经济性,所以我部拟采用W/B=0.50一组,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速凝剂=476:793:793:238:23.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