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 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茶的发现与最初利用 第二节 茶的起源-源于中国 第三节 饮茶业的开始 第四节 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第五节 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第六节 茶的早期传播 茶的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1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神农—三皇之一的炎帝 神农—水晶肚的神仙 神农—古代先民的典型化身 1 3 2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饮茶业的开始 第四节 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第三节 饮茶业的开始 1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1)先秦纳贡(2)汉魏立业(3)西晋称冠 2 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1)晋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 (2)晋南北朝茶叶文化的几个特征 “以茶当酒”,说明三国后期,已开始流行饮茶。 饮茶已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 茶饮是清谦俭朴的标志 茶饮广泛进入祭祀 茶饮、茶事进入文学作品中 第四节 唐代茶文化 1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3 陆羽及其《茶经》的历史功绩 (1)茶饮的广泛盛行 (2)文人介入,诗文吟诵 (3)茶叶专著的出现 (1)唐代茶叶产地 (2)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3)唐代茶叶品茗 (1)唐代茶叶产地 自唐代开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 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的:“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载有八个茶区,一个郡,四十二个州。包括: 山南、淮南、湖州、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等。 唐代茶区已遍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近的局面。 1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第五节 唐代茶文化 (2)唐代茶叶生产和贸易 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 “茶马交易”: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 (3)唐代茶叶名品 约有150种 1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第五节 唐代茶文化 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1)茶饮的广泛盛行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 《封氏闻见录》:“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自京都到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 宫廷茶饮 僧侣茶饮圈 第五节 唐代茶文化 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2)文人介入,诗文吟诵 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第五节 唐代茶文化 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3)茶叶专著的出现 陆羽《茶经》,皎然《茶诀》,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 第五节 唐代茶文化 专题介绍.关于茶圣陆羽与《茶经》 一.关于陆羽的身世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中秋节的第二天,竟陵(今湖北天门)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发现一个哭泣的婴儿,于是将他带回了寺院。智积以《周易》为可怜的孩子占了一卦,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即鸿雁渐渐降落在地上的意思,于是给他取姓为“陆”,取名为“羽”,又以“鸿渐”为他的字。 积公本想让他剃度皈依,可是他感兴趣的是儒学,后来陆羽终于逃出了龙盖寺,开始了流浪生活。小陆羽加入了一个戏班,四处演出,渐渐成为了竟陵四乡一个参军戏的名角。并且慢慢自己编脚本和唱词,有著名的《谑谈》三篇 “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真义: 后:是要有好的接班人,在家人之“后”继承家道、家业;出家人之“后”继承弘扬正法、续佛慧命,不是狭义的有个后代。 天宝五年(746)春天,竟陵郡给新任太守洗尘,特聘陆羽为“伶正之师”组织演出,陆羽还亲自登台演出了参军戏,小陆羽表现出了非凡的戏剧才能与组织才能,得到了新任太守李齐物的赞赏。不久在李太守的帮助下,陆羽前往火门山拜邹墅(邹夫子)为师,学经业儒,遂了多年的心愿。 陆羽师从邹夫子五年返回竟陵城后不久,与被贬至竟陵的前礼部员外郎、颇享诗名的崔国辅成为了忘年之交,得到了不少熏陶与指导。天宝十四年(755),陆羽第一次向崔大夫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立志茶学研究,写一部关于茶的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