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岁月边区军民发扬中医药防病治病好传统郑洪陆金国年月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医药缺乏的情况也非常显著一直善于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红军部队来到延安等边区后进一步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实践中边区军民也一直在广泛应用中医年中央医院院长傅连在兰家坪设立中央门诊部是延安第一个有中医门诊的医疗机构延安石圪塔中央疗养院也聘请了瞿宪文唐继宗等中医由于边区药品短缺当时注重就地取材用中草药民间验方治病防病比如用大蒜治痢疾用花椒水或茄子秧洗脚治冻伤用烟叶水治下肢溃疡用硫磺膏治疥疮等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年冬受寒流影响军民
—PAGE 4—
—PAGE 1—
【抗战岁月】
边区军民发扬中医药防病治病好传统
郑 洪 陆金国
(2015年9月24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医药缺乏的情况也非常显著。一直善于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红军部队,来到延安等边区后,进一步发扬了这一传统。
在实践中,边区军民也一直在广泛应用中医。1939年,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在兰家坪设立中央门诊部,是延安第一个有中医门诊的医疗机构。延安石圪塔中央疗养院也聘请了瞿宪文、唐继宗等中医。由于边区药品短缺,当时注重就地取材,用中草药、民间验方治病防病,比如用大蒜治痢疾,用花椒水或茄子秧洗脚治冻伤,用烟叶水治下肢溃疡,用硫磺膏治疥疮等,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940年冬,受寒流影响,军民患伤风感冒的人很多,傅连暲亲自做报告,介绍了防治感冒的土方法,如用淡盐水漱喉咙,自我按摩风池、迎香等穴位,喝姜汤等。
1939年越南华侨梁金生被陕甘宁边区任命为光华制药厂厂长,除组织生产各种中药制剂外,还成立中西医研究室,研究中药,出版《国药通讯》半月刊,同时还设有疗养所。《解放日报》报道:“疗养所是为了重伤病员而设……大都购服汤药,按中医疗病方法进行医治。现已住院150余人,其所治好者有胃病、肺病、淋病、痢疾、伤寒、睾丸炎、关节炎等症”(梁汉平《找回我的父亲梁金生烈士》)。
前线部队用中药也有很好成果,如山西工卫旅请老中医任益山治疗伤病员,发现“当时不多的几种西药,没有能够控制化脓菌的发展,伤口感染化脓是普遍的。然而用黄连、黄芩等几种草药汤头却有好的疗效”,而且“工卫旅的医护人员,普遍用山大黄治疗痢疾,很有效,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特效药”(薛登岐、李万泉《工卫旅的医疗卫生工作》)。
在广泛应用中医药的基础上,1940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组织召开“国医代表大会”,讨论改进中医中药以促进边区卫生工作,会后成立“边区国医研究会”,起初有会员40余人,第二年发展到208人,有11处分会。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话,他说:“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作用都是要治好病。……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从此中西医合作明确成为边区卫生政策。1945年3月13日,边区中医药研究总会成立,各县相继成立支会,中西医之间积极开展了各种交流。
军地药厂制成药
在药品短缺的情况下,八路军各个根据地的药厂都注意发掘和应用中草药来制药。在陕甘宁边区,1938年秋用宋庆龄捐助的经费在杞邑县筹建起西北制药厂,用传统的药方配制了解热、强壮、镇咳、泻下、利尿等类中药10多种,还大批生产了“仁丹”。1944年,药厂迁至延安,扩大了生产规模,中西药的生产品种增加到100多种。制药厂还研制出一种强神滋补剂“壮尔神”,主要成分是黄芩、当归、人参、白术、柏子仁、远志等,有安神,健胃、补血之功。又自制“黄芩碱”,一次服用1克即可达到解热的目的,只相当原用药量的1/10。还有用蒸馏法生产杏仁水,用作止咳剂。1940年该厂编写《抗战新药集》,记载了100多种药品的作用、用法、制法等,军委卫生部副部长饶正锡作序说该厂“批判地对我国有悠久历史的国产药材选择利用,用科学方法提高中药的地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为该书题词“用科学方法改进中药”。
1939年,八路军前总卫生部在太行山区建立前卫制药厂,他们以《本草纲目》和一本植物学作为辞典,又访问当地药房学习丸散膏丹的工艺,组织采药队向药农学习。根据八路军指战员缺乏营养的情况,药厂首先采用上党地区的党参、首乌、苍术、枸杞、枣仁、甘草等制成党参膏、补力多、党参丸等成药和10余种酊水剂,受到部队医院的欢迎。后来又仿制著名成药八卦丹,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多次变更配方与工艺,制成一种“行军丹”,据各野战医院反映,不仅口感与八卦丹一样,而且见效快。
1939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山西黎城建立师卫生部的制药厂,后称利华制药厂。药厂员工上山采集药材,按传统方法加工炮制,制造膏剂、浸膏、丸剂、酊剂产品,由卫生部药材处向使用单位发放,尤其紫草膏受到伤病员的好评。1941年,药厂迁到龙洞沟。药剂科长、研究室主任韩刚深入研究当地药材,编写了《太行山药物学》一书,详细记录了太行山区中药材的品种、用途和性能。在灾荒时,又编写了《救荒代用食品》一书。
中药西制有创新
用现代生产工艺生产新式中成药,当时称为中药西制。各个药厂都摸索了不少经验,对中药制剂学有重要的发展。《抗战日报》报道:“在发汗解热剂方面,中医配一剂,起码要七八味药,还要经过多时的煎熬才能服.药的重量达三四两。这样治起病来实在不方便,效力还要看医生的技术才能确定。现在药厂制出的黄芩碱、汗必灵每次服上八片就可发汗退热,也不用熬,轻一点的感冒如不想发汗时,单吃五片黄芩碱就好了。制法也很简单,黄芩碱是把干黄芩洗净,放在锅里煮沸四小时后捞出滤过,再加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