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某大桥水上钻孔平台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水上钻孔平台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xx大桥Ⅲ标段近岛段里程为K26+689.000~K27+579.000,墩号为PM444至PM459,工程项目包括钻孔桩、承台、墩身和PM451~PM459墩8孔50m的顶推连续梁。其中PM444至PM453墩施工采用水上平台方案,PM454至PM459墩施工采用筑岛围堰方案。 2.地理位置 xx大桥位于xx湾口东北部,xx群岛西侧。西起始于xx区的xx港xx嘴,东至xx省xx市xx县xx岛。跨越xx湾北部海域,在xx省xx县崎岖列岛中xx岛登陆,沿xx山、xx山岛至xx山xx港区一期交接点。目前穿越桥区水域与工程施工相互干扰的航线主要是内航线及陆岛交通航线。 3.施工条件 (1)地形、地貌 桥区海域水深约8~25m,沿桥轴线水深逐渐减小,直到xx岛基岩露出水面。xx岛基岩裸露、岸壁陡峭。桥轴线与岩壁基本平行,地形条件较为复杂。 (2)地质条件 xx大桥Ⅲ标近岛段海底地形变化较大,覆盖层顶面标高在-3.10m~-23.15m之间。其厚度在0~51.8 m之间,其中PM445墩无覆盖层, PM446墩覆盖层在3.2~9.3m之间,PM449墩覆盖层在6.30~19.7m之间,PM452~PM454覆盖层由2.3m逐渐变化至0m。其余各墩覆盖层较深,海底基岩起伏变化较大,桥轴线两侧的岩面高差在0.96~13.89 m。大、小xx岛为面积狭小的岛屿,植被稀少,边坡地形较为陡峭,岸线曲折,呈鸡爪型地貌,受海洋动力作用的影响,其岸壁海蚀沟等海蚀地貌较为发育。桥址范围内的地质分层如下: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基岩。基岩分为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两种。微风化花岗岩的干、饱和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92.3MPa、67.1MPa (3)气象条件 本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 ①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8℃;日最高气温大于37.5℃;日最低气温 ②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 ③ 风况:实测最大风速35.0m/s(风向NE); 风力≥7级大风日数65.8天/年; 风力≥8级大风日数30天/年; 风力≥9级大风日数约为3天/年。 ④ 雾况:雾日数相对集中在春季3~5月和12月份,平均雾日数在30~50天,最多年份达60天、最少年份为20天。 ⑤ 热带气旋:7级以上,平均每年3.6 次,最多达7次;8级以上,平均每年2.4次;9级以上的台风过程有6次,平均每6年一次; ⑥ 寒潮: 受寒潮影响时本区常会出现激烈的降温、大风、雨雪和冰冻等天气现象,寒潮年平均3.6次,最多5次,最大积雪厚度近岸带15cm,海岛端10cm。 (4)水文 本海区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每个潮汐日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的过程且日不等现象较为明显。xx最高高潮位为3.44m,平均高潮位为1.58m,最低低潮位为-2.43m,平均低潮位为-1.19m,最大潮差为4.70m,平均潮差为2.78m。涨落潮时最大水流速度3.0 二、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本工程采用全天候GPS测量方法进行桥梁施工测量。首先采用GPS系统的PTK技术引导浮吊和钢管桩导管架定位、下放,然后进行钢管桩插打施工。钢管桩插打完成后,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在桩顶面设置局部控制点,然后利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对施工平台中线,高程进行控制,实施平台上部结构施工。局部控制点要定期复测,检测其位移和沉降情况,以便调整。由《xx大桥测量交底控制文件》可知,Ⅲ标近岛段可利用的控制点有位于xx上的0001、0002、0003三个首级控制点及位于大、小xx岛上的LY33、LY34两个首级加密控制点,在施工前对这五个控制点先由GPS全球定位系统复测,复测成果上报驻地监理组。根据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的要求,要设置临时控制点,按xx山深水港(一期工程)xx大桥《施工测量技术管理办法》文件实施。 2.平台设置 针对近岛段工程的施工难度和特点,结合近岛段钻孔桩施工的特点,我们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组织技术专家组对施工方案多次比选、反复论证,最后决定PM444~PM453号墩采用单侧栈桥加正式墩位固定平台施工方案。平台布置在墩中线两侧,下部基础形式采用导管架加钢管桩或重力式钢围堰结构;上部结构采用贝雷桁架梁,在其上安装I22a型钢(Q235A)分配梁,然后在分配梁上铺设10mm厚花纹钢板(Q235A)。为满足大部分钻孔桩钢护筒和钢筋笼的起吊要求,PM444、PM446~PM451墩在墩轴线外侧靠xx港方向,各布置一台750t.m塔式吊机。 平台设计的最不利施工荷载:ZSD2000型钻机、砸机(18t)、泥浆分离器、10m3泥浆沉淀池、发电机、水流力、波浪力、风力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