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3》第三讲+古代学校.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善假于物 这是荀子倡导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时要善于运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行乎动静 荀子认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是学的最高阶段,学体现在行动上。 (3)论教师 1)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决定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荀子说:“礼,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正礼”,为学必近贤师,仰承师训,才可成才。“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教师是国家命运的关键。 荀子视教师为圣人、君子。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2)对教师的要求 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可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3)师生关系 荀子既要求学生不违师训,又指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在对诸子学说的批判中丰富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他的天道观是道家的天道观改进而来的,明辨思想中有墨家、名家的成分,他重礼而不轻法,形成由儒到法之间的一个桥梁,法家的李斯、韩非皆出于荀子门下。荀子极力推荐孔子、子贡所提倡的上古至贤之道,充当了秦始皇思想文化统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的理论先导。 四、墨家、道家、法家的教育观 1、墨家的教育观 墨家的首创者墨子名翟,小孔子61岁,早年受孔子之术,后出儒家自成学派。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墨子宣布“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培养“兼士、兼爱者”(爱人若爱其身)。他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他热望有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社会。因此主张人人受教育,个个要学习。墨家反对礼乐教育,重视科技、武艺教育及辩论学、逻辑学,《墨经》中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光学、数学等知识。 墨家的认识论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墨子认为知识来源于亲知(接触、感觉)、闻知(见闻、读书)、说知(用逻辑思辨类推而知)他提出检验知识的“三表法”:一要“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二要“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要“观其中国家人民之利”。这个认识影响后来教育,出现了重事实、重实践、重应用的教育特色。 2、道家的教育观 道家创始人为老子,以后发展为两派:一是庄子所倡导的老庄学派;二是稷下学宫形成的黄老学派。道家出于隐士(多为没落贵族),有知识但不愿做官,所以主张培养“上士、隐君子”。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是能体会自然之道的人,道家称“自然无为”。老子说:“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能辅万物之自然与弗敢为”的人。道家的理想人格是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倡“知足、不争”。 道家的认识论中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变化的,对立双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且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提出了事物转化的规律。老之依据“柔弱胜刚强”的观点,提出了“贵柔尚弱”处世哲学,主张人们经常要保持柔弱的姿态,不能太满、太盛、太强。 3、法家的教育观 法家代表人物始于齐国管仲、郑国子产,后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法家主张依法治国,要求教育也“服之以法”以培养“法术之士”为教育目的。 法家认为历史是发展的,每一时代都有不同特点。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明确反对儒家“法先王”的观点。韩非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为改革教育推行法制,法家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方针。韩非说:“无书简文,以法为教”,他认为只有坚决实行法制教育,才有利于人性改造。他从性恶论出发,指出要去恶从善,只能靠法制而不能靠道德感化。他说:“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也”。“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但法家忽视历史文化传承,带有文化专制主义。 五、《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它全面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等问题。 1、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是“化民成俗”、“建国君民”。《学记》开宗明义讲:“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把教育看着治理国家的先导。 2、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过程。 《学记》认为师生要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学生学而“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另一方面教师教而“知困”,然后“能自强”。由此达到了共同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