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客》教案
教学目标: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3、解读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历史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欣赏下面两段文字:
1993年我在上海工作时,偶尔在南京路新华书店看到《文化苦旅》,觉得很不错,就买下,因此我知道了有一个学者叫余秋雨。后来,余秋雨和他的这本书红遍大江南北。我一般不喜欢跟风,余秋雨后来出的几本书,我没有怎么看,唯独《文化苦旅》,我还是非常推崇的。因为读一本书,而认识一位作者,我更有成就感!当然,因为一位作者的缘故,而去读此人的书,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犹记得九六年刚刚接触到《文化苦旅》时的情景,夏夜寂寂,我跪拜于地,以一种膜拜的姿势,瞻仰这些神性的文字,禁不住念出了声:“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黑夜漫漫,我第一次读到了这般雄浑悲怆的历史散文。我为之倾倒,义无反顾。
此后,不论我身处何方,总有一本《文化苦旅》常伴床头。
——《文化苦旅》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让读者这般痴狂。
《文化苦旅》余秋雨是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非学术性散文,也是他辞去院长后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共收集了37篇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今天,我们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解读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历史感。
二:作者简介: (播放视频)
余秋雨说:“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我把有可能想清楚的问题交给学术;我把绝对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今天,我斗胆把余先生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同学们。
三:研读课文
(1)(播放音频)解题
???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麽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 状如乞丐。
??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2)研读文本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明确:做信客很“苦”, 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
2、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时还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
3、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叮咛与嘱托走上了征程,那么,信客又是怎样作信客的呢?
明确;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 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
4、信客匆匆的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如果说,这是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
5、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 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信客的凶险,他不干了。
6、从中你看出信客是怎样的一类人?
明确:没有何怨言,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
7、最后,信客不干了,人们的通信成了问题,人们也就想起他的伟大。对信客来说,社会总体上还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人们还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他为什么能当老师、校长呢?
明确:上过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辈子,阅历丰富;代人写信,增长知识。
8、信客死后为什么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明确: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四、延伸训练
?? 1、全文脉络:当信客的原因---怎样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