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分三个环节,即“阅闲人--读闲文---赏闲景----品闲情---明闲志”,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篇小品散文“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
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月夜图片、苏轼相关背景资料及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闲题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时空坐标系上的一个点。这一天,有可能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拐点,也可能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难点,还可能是一个跌入低谷的冰点。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坐标系的时间轴上溯,来到公元1083年也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节点,去听一听一千年前苏轼在承天寺发出的感慨和叹息吧!
二、阅闲人
作者:苏东坡(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美誉。他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大书法家之一。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2、背景
公元1079年,才华横溢的苏轼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至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流放。
师:虽遭遇人生的低谷,但苏轼在黄州期间却写下了流芳千古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它们犹如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九州,照亮了全世界。黄州是苏轼的人生驿站,他把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都投注给了黄州。所以有人说,是黄州成就了苏轼,也有人说,是苏轼成就了黄州,不管怎样,苏轼给黄州,更给世人留下一道永远靓丽的风景,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景仰并诵读他的闲文吧。
三、读闲文
1、听读课文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标准:流畅响亮,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层次分明。
(2)听课文配乐范读。
(3)请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师:感谢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其实品读课文的味道,就像品味人生的味道。同学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吧,多年以后,它一定会回馈你一个精彩的人生。
2、读文段,解疑惑
学生齐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部分。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在那样一个初冬之夜,苏轼本想脱衣睡觉的,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夜游的兴致?哪个词语能表现他当时夜游的兴致很高?除了“欣然”一词外,这段话里还有哪些字词也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
(原因:被贬谪,心情郁闷,想去散心;月色很美,想去赏月。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念、遂、寻、亦、步”,从中体会苏轼喜悦、落寞、急切、兴奋、闲适的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
师:一对关系笃厚、心有灵犀、志同道合的友人带着这些复杂的心情步入中庭,他们将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慢慢欣赏吧!
四、赏闲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2)品析: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大家细读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的竹柏倒影,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曵、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我想,这样的境界应只属于那些心境明亮,了无尘俗的人吧。)
师:漫步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中,作者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怀呢?接下来让我们和他 一起去品品闲情吧!
五、品闲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2)在那样一个初冬的夜晚,是否任何人都能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有此雅兴从容赏月呢?“闲人”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引入“闲人”: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