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4 卷第 6 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4 No.6
2018 年 11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Nov. 2018
DOI: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18. 06. 026
边缘人的声音:《饥饿的女儿》与
《紫色》的女性身份构建
姚溪,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女性身份构建是中美女性主义成长小说的内容核心和叙事重点,在《饥饿的女儿》《紫色》中体现为边缘
人的声音。《饥饿的女儿》强调女主人公生理、精神、性爱层面的郁结,这与《紫色》强调黑人女性被困于种族、
性别、阶级而无法抒发自我的困境是相似的。两部小说均采用饥饿叙事构建出边缘人身份,但不局限于单纯地还
原或呈现。在此基础上,两部小说通过女性欲望言说和个人生态诉求解构旧有身份的同时塑造新的文化认同,以
此达到边缘人发声的目的。在女性主义风靡的当下,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角度重读这两部小说,有
助于了解特定背景下女性尤其是边缘女性的真实需求、复杂经历和自我认知。
关键词:《饥饿的女儿》;《紫色》;欲望;身份构建;女性主义文学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8)06−0188−08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与艾丽斯·沃克(Alice 创造出万物平等、性别平等的泛神世界。而虹影则在
Walker) 的《紫色》是表现女性角色身份构建的中美当 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直接勾勒出少女对身体
代女性主义成长题材小说,两部小说都表现出饥饿写 与身份的困惑、愤怒与激情。此类身份思考,尽管多
作的意识:微观层面上,主人公饱受因阶级、肤色、 以质疑、反叛、挑战、冲突等方式展开,但其目的不
性别、畸形的出身背景而带来的憎恶和歧视,日积月 在于让男性沦为他者、女性成为独裁者,而在于让女
累,形成生理与精神饥饿;宏观层面上,个人的饥饿 性重返自己的身体,重塑自己的身份,毕竟旧有的身
与国家、民族的劫难紧密相关。由此,私人化的家庭 体场所是父权所定义、压制下的表达空间。她们的写
叙事空间延展到了家国背景,饥饿表达与救赎可被理 作不仅讨论女性处境,还在探索身份的同时引入了族
解为边缘人身份的构建。同时,两部作品都试图创造 群关怀和寻根意识。
出带有理想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她们通过表达女性欲
望和个体生态诉求为边缘人发声。《饥饿的女儿》和《紫
一、饥饿表达:边缘人身份构建
色》都着墨于女主人公对自身身体与身份的思考。提
倡性别述行理论的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认为
“‘身体’绝非仅仅是生理层面的血肉之躯,也是同样 社会身份的概念被简·斯崔克(Jane Stets)和皮
受权力话语钳制,在内外压迫中成形的社会概 特·巴特(Peter Burke)定义为“个人在不同社会活动中
[1](76) ;埃莱娜·西苏(Hélène Cixous)尝试从女性主 [3](228) 。也就是说,身份会发生变更,
念” 扮演的不同角色”
义角度解释女性作家的写作,故而提出“书写女性身 而“自我”作为多重身份的叠加与重组,是通过身份
体,女性用身体书写”[2](26) 的主张,强调女性身体书 交替得以体现的。换言之,身份的流动性决定了身份
写具有杂糅性、流动性、多义性。在《紫色》一书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