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中 華 醫 事 學 院
文件名稱
心理與發展 教學規範
版次
A
頁次
6
文件編號
壹、課程說明
一、課程名稱:心理與發展
二、授課班級:通識教育中心四技學生
三、學分數:一學期課程,每學期2學分
四、授課時間:2小時(每週)
五、教科書: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
六、參考教材:詳見附件一
貳、教學內容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教材內容之設計係以「心理學」為基礎,並參酌「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及「哲學」等學科之知識與觀點,以說明如何建構一個和諧的身心狀態。課程並分為以下模組:
自我了解模組: 涵蓋人格結構、社會我、社會認知與互動等單元;
學習及思考模組:涵蓋智力、全腦學習、批判性思考與動機等單元;
心理調適模組:涵蓋感覺與知覺、壓力和情緒管理等單元。
心理疾病模組:涵蓋精神疾病、心理異常等單元
生涯發展模組:涵蓋生涯規劃、尋找生命重心等單元
於教學上,本課程屬遠距教學課程。前三週需到校上課,期中及期末考需到校考試,其餘時間皆可在校外透過網際網路在線上學習。本課程輔導學生學習之規劃如下:
依模組單元內容施行線上測驗(自我評量檢核表)
每週提供一次線上互動教學
期中考與期末考前各提供一次教室面授。
由於網路學習強調合作學習與知識分享,除了提供多媒體教材外,亦提供學生互動討論的空間,好讓學生藉由觀點討論和生活經驗的分享,學到如何呈現自己的主張,並學習接納多元化的觀點。
最後,本課程於學期前後亦實施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學習行為與需求,以為修正課程之參考。
二、課程大綱:如教學進度表,見附件二。
中 華 醫 事 學 院
文件名稱
心理與發展 教學規範
版次
A
頁次
6
文件編號
叁、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內容之說明,本課程預期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 協助學生認識並了解身、心發展與機制的理論和觀點,及其與生活層面的相關性。
2. 協助學生發展思考能力與多元觀點。
3. 協助學生透過互動討論,分享知識與經驗,並學習接納不同的觀點。
4. 協助學生認識情緒及心理疾患,並學習如何管理情緒與壓力,並面對問題,以建構健康的心理狀態。
5. 協助學生了解並建構統合性的對己、對他人與對社會的和諧關係。
肆、教學方法
一、講述法:教師於前三週課堂中,以多媒體設備講述單元主題,並佐以小組討論等方式,學習相關課程內容。
二、網路教學:教師製作多媒體教材,並置放於網路教學平台上,以供選課學生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遠距非同步之學習。
三、合作學習︰鼓勵並協助學生依據進度,互動討論並完成單元作業,並藉由個人意見或相關資訊之提供,分享、儲存分散式知識、經驗與觀點。
伍、教學評量
本課程依下述評量內容考核學生成績:
一、平時表現60%:課堂參與情況(3%)及作業(30%)
二、期中考試:20%(紙筆測驗)
三、期末考:20%(紙筆測驗)
中 華 醫 事 學 院
文件名稱
心理與發展 教學規範
版次
A
頁次
6
文件編號
陸、補救教學
一、課外輔導:期中與期末各一次查核追蹤學生之學習表現,並個別通知每位學生教材閱覽及作業討論等表現成效。表現不良者,除於課餘時間協助學生複習指定相關教材和完成作業之外,並要求學生提供學習報告或心得,或進行額外之平時測驗,以增強並補救其學習效果。
二、暑期重補修:依「暑期重補修課程辦法」實施。
柒、教學改進:依教師教學評量結果進行改進。
捌、附件:參考教材、教學進度表
附件一:「心理與發展」課程之參考教材
“21世紀最具成功、有效的學習成長方法”(2001.10.25)(on-line)。 Available: http:// .tw/work3.htm。
大島清(1999)。EQ腦力訓練方法。台北:智慧大學出版有限公司。
方紫君(1993)。從詮釋學角度看精神病患者的自我建構。載於阮新邦編,批判詮釋論與社會研究(pp. 97-156)。台北: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王晃三(1995.11.1)。全腦學習與好奇心(on-line)。 Available: http: //.tw/ deming/4htm。
王舜清(2000)。腦內遊歷。台北: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朱敬先(1997)。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何芸欣(2006.03.10)。血的獻祭──由宗教犯罪談起(on-line)。Available:.tw/ law/paper/04/2003.pdf
宋偉航譯(1997)。全腦革命。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版社。
李崇建(2006)。移動的學校 : 體制外的學習天空。台北: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86, 196-198。
沙勒斐諾(1996)(蕭仁釧等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