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护理学E》实验指导
3 -
《儿 科 护 理 学E》
实验指导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长江大学医学院
护理学系
二零一二年二月
目 录
实验一 小儿生长发育…………………………………………………………
实验二 儿科护理常用技术与操作…………………………………………………………
实验三 新生儿沐浴…………………………………………………………
实验四 液体疗法…………………………………………………………
前 言
鉴于《儿科护理学》目前没有比较完整的配套实验教材可以借鉴,我们根据学生现行使用的《儿科护理学》理论课教材为蓝本,以多年临床医疗护理经验为基础,密切结合临床工作需要,自编写相关课程讲义并通过教研室集体讨论修改通过,装订成册作为此《儿科护理学实验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修改完善。此外还购买了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使用评价好的视频资料和音像辅导教材(如小儿喂养方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炎、小儿麻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料指导学生的实验学习,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科护理学》相关实验的内容。
护理学系
二零一零年二月
实验一 小 儿 生 长 发 育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全面正确理解,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2、了解儿科工作的重要地位。
3、初步掌握小儿查体,会正确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
二、实验内容
(一)体格发育检查
1、体重是代表体格发育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
一岁以内体重按下列公式推算:
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后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月龄-6)×0.4
2岁时增至12公斤。
2岁后按下列公式推算:体重(kg)=(年龄-2)×2+12=年龄×2+8
12岁以后体重增长较快,不能按上式推算。
同一年龄个体差异较大,其波动可在10%范围上下。
2、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生时平均为50cm,一周岁达75cm,2周岁
身长(cm)=年龄×7+70
12岁以后生长较快,不能按上式推算。
身长显著异常者大都由于先天性骨骼发育不正常或内分泌病克汀病)所致。
身长包括头、脊柱、下肢的长度,这三部分发育进度并不相同,头部较早,躯干下肢较晚。故年龄不同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同,此外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以使身体各部分比例失调,因此临床上有时须分别测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及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检查其比例关系,新生儿身体中点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12岁时在耻骨联合上缘,上下部量相等。
坐高指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占身长66%,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4岁时占身长60%,6-7岁时小于60%。
3、头围 出生时平均为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平均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以后超过头围,其差数(
5、腹围 出生于2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以后比胸围小,一般情况下不测量,在病理状况下,如腹水患儿应测量对比。
6、上臂围 代表上臂骨胳、肌肉与皮下脂肪的发育,常用以评价小儿营养状况,1-7岁超过13.5cm为良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小于
7、囟门 出生时前囟门1.5-2cm
8、牙齿 乳牙共20个,约6个月(4-10月)开始出牙,最晚2-2.5多出齐,2岁内乳牙总数约等于月令减4-6;6岁开始出恒牙,20-30岁时出齐,恒牙共32个,佝偻病、营养不良等,出牙迟、牙质欠佳。出牙是一种生理现象,个别小儿可暂时流延、睡眠不安及低烧。
上述指标测量方法:
(1)体重 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后进行,小儿用盘式秤测量,读数至10g,儿童用杠杆秤测量,读数至50g
(2)身长 3岁以下婴儿用量板卧位测量身长,小儿抑卧,助手将头固定,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紧贴底板,移动足板紧贴足底,读量板两侧数字,3岁以上小儿可将布尺钉在墙上进行,小儿直立,背靠墙壁,两足后跟、臀及两肩均接触到墙,足跟靠拢,足尖分开,两眼平视,两侧耳珠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构成水平面。
(3)坐高 3岁以下小儿用卧量床测坐高,测量者提起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边,移动足板紧压臀部,读量床两侧刻度,3岁以上小儿坐下坐高计凳上,身躯先前倾,使部紧靠量板,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