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ppt

课件:“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山湖科学园是集办公、研发、设计、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核心功能区,具有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等重要功能。科学园主要吸引国内外著名企业和机构前来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重要功能部门,针对东莞主要产业升级需求建设各类公共研发平台,是东莞的研发服务中心。? 松山湖图书馆 生产力大厦 学术交流中心 功能与布局 科学园位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中心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拥有大面积的单元式开发用地。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容积率0.8。 科学园配套设施十分完善,周边800米范围内有松山湖图书馆、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五星级凯越酒店、银行、一站式办事服务中心等商务配套设施应有尽有,餐厅、超市、邮政、书店、旅行社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科学园 功能与布局 教育区 功能与布局 旅游度假区 东部区:台湾高科技园 东部是松山湖重点打造的台湾高科技园,规划建设大型晶圆项目基地、先进IT制造基地和生活配套区,以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项目和研发龙头企业,建成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滨湖区:国际总部研发区 这片区域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总部、研发中心等,成为松山湖的科技核心区。这里将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好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彰显松山湖的生态之美,以生态之美带动园区的科技招商,聚集科技资源和人才。 功能与布局 形态与结构 总体布局采取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内核式圈层结构:不同的功能分布在不同的圈层上,生态核心区及松山湖水体生态保护区处在内圈层;中心区、科教研发区、居住区、休闲娱乐区等生活及服务型功能区处在中圈层;而产业生产区布置在外圈层。 整个园区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由内向外渗透,将三个圈层有机连接在一起,突出自然生态特征,强调自然生态与城市的溶合 生态与绿地 规划提出生态功能区概念,将园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保育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影响区四大功能区。 完整保留区内水域及其周边自然生态绿地,建立了面积达19.6km2 (含水域7.63km2)的自然生态核心绿地和城市公共绿地,占园区总面积34.52%。 道路与交通 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遵循“利于园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客货分流、人车分流体系;便捷发达的公交体系”的原则。 充分体现“自由”的特点:路网结构充分考虑现状环境特征,结合地形地貌形成自由式路网体系,构成“网络自由” 。 园区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完全分离,自成体系。结合步行系统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为轻轨交通预留了空间。 开发与控制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的建设,“控制”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开发与控制是一对矛盾,园区的开发是有约束的开发,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划制定了相关的控制要求和建设规则,提出“保育性开发”思想。 按照园区功能布局要求及开发时序的判断,将园区划分为七大开发区域,对每一区域分析其资源特征、总体功能定位要求,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控制原则和建设容量的控制要求。 规划评价 东莞市政府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定位为“新城”,充分体现了对社会进步尺度的预期。整体控制城市的空间尺度,保护和设计以松山湖为核心的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核心标准。 规划中将基于生态的圈层式结构,基于使用的功能分区,基于环境的景观控制和分等级的道路交通体系进行叠加,生成了合理的有机的平面布局。这种对大尺度的复杂规划的处理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规划关注城市空间布局的疏密开敞度,设计环湖休闲道,保证滨湖空间资源的公共开放性,同时控制了湖区空间良好的视觉开放度。 生态规划得到了实际操作,而不只是宣传标语。 完 谢谢 2009年10月26日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莞的几何中心,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8平方公里。 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5月,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一项全国典型高新区核心能力测评课题研究中,松山湖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称号2007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 “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 截至2008年底,松山湖共引进创新型科技企业290家,其中总部型研发型大中型企业86家,国家级、省级大中型研发机构32家,中小科技开发企业148家。 背景与概况 松山湖以科技创新为园区核心功能,努力建设成为东莞的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