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谈中国诗》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考1:作者“谈中国诗”,归纳了中国诗的 哪些特点? ⑴没有史诗(早熟) ⑵简短 ⑶富于暗示 ⑷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⑸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诗的发展 诗的篇幅 诗的韵味 诗的风格 诗的内容 思路和结构: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文章思路 中国诗 根本立场:比较文学(1) 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2) 具体特点(3—7) 结论: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 精彩语段赏读 1.思考:“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用居高望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如何理解“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         这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样就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不能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3 . 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4. 如何理解? 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流毒无穷地聪明”,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5 . 如何理解?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 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6 . 如何理解? 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 感受本国诗。 7. 如何理解? 8.思考: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 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 诗中“不知”的妙处。 思考8: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 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 诗中“不知”的妙处。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艺术手法上,富于 暗示,耐人寻味。 内容上,表达了主人 公由爱而生怨的深切 情感。 思考8: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 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 诗中“不知”的妙处。 怨情 李白 思考8: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 说,“‘不知’得多撩人”。请赏析下面两首 诗中“不知”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思考8:文章谈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时 说,“‘不知’得多撩人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