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下致密砂岩油_成藏特征_控制因_省略_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docxVIP

源下致密砂岩油_成藏特征_控制因_省略_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4 16:49:46 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32.1152.td1649.004.html 第48卷第4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48 No. 4 2019 年 7 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ul. 2019 源下致密砂岩油:成藏特征、控制因素和运聚模式 ——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为例 孙雨,刘如昊,于利民,闫百泉,文慧俭,孙扬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为了加深对致密砂岩油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 头组扶佘油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薄片显微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地层水矿化度分析等 手段,总结了致密砂岩储集层特征、源储组合方式、石油成藏时间、油水分异程度、石油富集特征 等成藏特征,分析了源储组合方式、剩余压差、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分布及其内部非均质性对致密 砂岩油形成的控制作用,认为不同类型源储组合条件下石油发生差异性运聚,控制了致密砂岩油 的分布特征和富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扶佘油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呈“平面多支、垂向多层”的分 布特征;扶余油层上部与上覆青山口组烃源岩直接接触,形成了紧邻型源储组合,扶余油层中下 部与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能直接接触,形成了分离型源储组合;砂岩储集层致密化时间为姚家组沉 积时期,早于石油充注时间,属于“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藏;石油二次运移距离较短,油水 分异程度差,整体呈准连续型分布,但富集程度差异大.源储组合方式、剩佘压差、致密砂岩储集 层分布及其内部非均质性是源下致密砂岩油的成藏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源储紧 邻型致密砂岩油以短距离“面式运移”方式,通过源储界面附近的微裂缝和储集层中的孔隙直接 向储集层中幕式充注,在致密砂岩储集层中运移距离可达40?300 m,受微裂缝发育特征和储集 层非均质性影响,石油在储集层中发生差异性运聚,富集于优势运移通道附近;源储分离型致密 砂岩油呈“点或线状横向推进式运移”方式在致密砂岩储集层中运移,横向运移距离可达30? 850 m,储集层内部“甜点”为主要通道和富集部位. 关键词:致密砂岩油;运聚模式;成藏特征;非常规储集层;扶余油层;松辽盆地 中图分类号:TE 122.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1964(2019)04-0730-13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9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igration-accumulation model of tight sandstone oil below source rocks: A case study of Fuyu reservoirs of the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in Da^an area of Songliao SUN Yu,LIU Ruhao, YU Liming,YAN Baiquan,WEN Huijian,SUN Yang (College of Geosciences,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Heilongjiang 163318,China) Abstract :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 tors of tight sandstone oil? taking Fuyu reservoirs of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in Da7 an 收稿日期:2018 - 11 - 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6081) 通信作者:孙雨(1981 —),男,辽宁省海城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储层沉积与非常规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 E-mail: sunyu_hc@163. com Tel: 0459-6503986 引用格式:孙雨,刘如昊,于利民,等.源下致密砂岩油:成藏特征、控制因素和运聚模式: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 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4) :730-742. SUN Yu, LIU Ruhao,YU Liming, et al.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igrati

文档评论(0)

txy_1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