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國韻文文學之演變四 古體詩 古體詩 與近體詩相對而言 凡依漢魏體式者稱「古體詩」 又稱古詩 又名「古風」 廣義來說,包含樂府詩與古詩 樂府詩與古詩之比較一 樂府詩與古詩之比較二 樂府詩之起源 始於漢武帝,立樂府之官署 採民間詩歌,被管弦以入樂 凡經樂府採獲保存之詩歌,皆稱樂府詩 樂府詩之性質 可被之管弦 乃詩之可歌者 標題都會有「歌」「行」「吟」「引」……等 故名「歌行體」 樂府詩之發展 產生於兩漢 發達於南北朝 沒落於隋朝 變調於中唐 樂府詩之價值 樂府詩之於兩漢、六朝, 猶如詩經之於周朝 楚辭之於楚 與詩經、楚辭,鼎足而三 古詩之起源 創始於兩漢 與樂府詩同時發生 乃士大夫模仿「樂府」而來 古詩之形式 以五言、七言為主 五言詩孕育於樂府 成立於班固「詠史詩」 七言詩出自楚辭 成立於曹丕「燕歌行」 古詩之發展 創始於兩漢 成熟於魏晉 衰頹於南北朝 復古於唐宋 * * 不分 平仄 不限 句數 多五七言 多長短句 句法 徒誦不歌 可歌 音樂 士大夫 民間 作者 古詩 樂府詩 演化為近體詩 為詞取代 流變 可 換韻 只求韻諧 不必 用韻 不須 對仗 古詩 樂府詩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