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oils), 2017, 49(2): 209–216
DOI: 10.13758/ki.tr.2017.02.001
1,8 2 3 4 5
孙 波 ,陆雅海 ,张旭东 ,卢升高 ,韦革宏 ,
1,8 1,8 6 7
杨劲松 ,朱安宁 ,刘满强 ,段英华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3 中
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 ;4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 310058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
凌 712100 ;6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10095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8 农业部耕
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耕地地力影响了化肥养分的利用效率,是调控养分利用率的基础途径。本文概述了耕地土壤障碍对养
分利用的制约机制、耕地地力培育对养分利用的促进机制、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耕地培肥模式3 个方面的研究进
展。针对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作物系统,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需要解决 4 个地力调控方面的关键问题:地力与养分
利用率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土壤障碍制约养分高效蓄积转化机制与消减原理、地力培肥促进根系–土壤–微生物互
作提高养分耦合利用机制及调控途径、肥沃耕层构建与生物功能提升对养分蓄纳供应的协同驱动增效机制与调控理
论。本文提出基于多时空尺度综合研究,建立稳定提升土壤功能–加速养分循环利用的“双核驱动”地力综合管理理
论,在不同区域构建并应用化肥减施增效的耕地地力综合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大面积均衡减施化肥的目标。
:耕地地力;土壤障碍;肥沃耕层;养分蓄纳供应;养分利用率;调控模式
S15; S14 A
我国近 30 年来的化肥投入的增加支撑了我国 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小麦、玉米、单
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2015 年我国化肥生产量达 季稻)的平均贡献率为45.7% ~ 60.2%[2] ,比农业发达
7 627 万t ,施用量约6 000 万t ,单位面积化肥用量 国家低了20 ~ 30 个百分点,只有通过高强度集约化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2015 年我国水稻、玉米、 管理才能同时实现粮食增产和资源增效。由于我国耕
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 35.2% ,比2013 年 地土壤类型丰富,不同农区管理方式多样、地力水平
提高2.2 个百分点,但比欧美小麦、玉米主产区低 10 ~ 差异巨大,必须分区实施地力提升措施,这是实现化
30 个百分点,因此化肥减施增效仍有较大空间[1] 。在 肥减施增效的基础性与关键性环节。当前迫切需要建
采用精确施肥、替代施肥和施用高效肥料提高当季化 立耕地地力提升与化肥养分利用增效之间的定量关
肥利用率的同时,培育和提升耕地地力成为长期稳定 系,打破土壤障碍对耕层长效蓄纳供应化肥养分能力
提高化肥养分利用效率、实现藏肥于土与耕地大面积 的制约,培肥地力激发作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功能以
均衡减肥的根本途径。耕地地力是指在特定立地条件 促进化肥养分高效循环利用,构建不同区域化肥减施
(气候、地形、水文) 、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农田基础 增效的耕地地力综合管理模式,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设施建设及水肥投入水平下农田土壤的生产能力。土 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壤是化肥养分转化、迁移和作物吸收的场所,地力因
1
素( 障碍和肥力因素)一方面影响土壤蓄纳和稳定供
应养分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微生物活性和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