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 1.一生惟有读书乐,百计莫如为善高 选自民国·胡瑞芝《养正录》。 清人吴恺在《读书十六观补》曾引尤袤(延之)的话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其嗜书之笃如此,读书者,当作此观。”看来联语作者深谙读书的意趣,体悟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藏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所以自认为一生唯有读书乐。其实,读书不仅有乐趣,而且能塑造人的品格。有几副联语,道出了读书与立品修德的内在联系: 立品定须成白璧; 读书何止到青云。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指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强调“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畬”;“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乐天知命为依旧”(均见《格言联璧·学问类》)。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也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论读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有言:“百行以德为首”。下联即由此引申而来。善为德本,仁包万善,积善成德,积恶贻祸。故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人申居郧则用更浅显的语言剖白古人劝人为善的心迹:“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西岩赘语》)下联就是对这些遗训的高度概括。 与此联内容近似的还有: 读有益书身心爽; 行无愧事梦魂安。 读万卷书才宽眼界; 种千钟粟要好心田。 (清·石成金《联瑾》)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清·姚文田自题联)中国出版家、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也题有: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也有类似赠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接物类》。 上联讲严于律己。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下联讲宽厚待人。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在江西婺源流坑村有南宋状元董得元为休荣亭题写的对联,与此联内容近似: 闲谈休论荣枯; 静坐常思得失。 3.知止自能除妄想,安贫须要禁奢心 选自明·范立本《明心宝鉴·安分篇》和清·石成金《传家宝·绅言》。 “知止”,是说懂得适可而止,亦即知足。《老子》说:“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四章)。大意是说知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当然知道适可而止也就能消除妄想。相反,不知止,就会产生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正如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所云:“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这样,岂不空添烦恼。 “安贫”,即自甘于贫穷。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安贫乐贱,与世无营。”但是要安贫,就必须制止挥霍浪费、追求过分享受的念头。宋·李昉等辑的《太平御览·养生》说:“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驻颜。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嫉妒。”本联讲的“知止”、“安贫”、“除妄想”、“禁奢心”,正是古人强调的为驻颜延年当戒除六害的主要途径。 清·石成金《传家宝·快乐联瑾》中还有一副倡导“廉节不贪”“知足无求”的瑾联: 黄金至宝非为宝,廉节不贪吾所宝; 白玉奇珍不是珍,知足无求自有珍。 4.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载《元曲选》。 上联是说,人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严以律己,身心就无忧无患。人的生命是神与形的统一。古人云:“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原道训》)。这里的“形”指人的躯体;“神”即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所谓“克己”,就是要用理智(精神)去克制自己的嗜欲和贪欲。一个人如果奔竞浮躁,汲汲名利,在心灵上就不可能澄澈清静,在生理上就可能出现忧患病灾;反之,如《黄帝内经》所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就可收形神兼养、长生久视之效。 俗谚说: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又云:养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