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教材物质生产民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集市特点 (1)定时: 每月九集者最普遍,相邻的集镇集贸时间错开。 (2)定点: 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去集市称 “跟集”、“赶场”…… 4.集市中特殊的民俗现象 招徕顾客的叫卖声和敲击声; 大宗交易的“中人”(掮客,俗称“牙子”)的活动; 一种特有的交易方式:“袖语”(“摸手”,别称“袖里吞金”) 城市过去也有专卖集市。 (二)行商 1.特点 流动性的交易方式。 两大类: 资金雄厚:驼商队、马帮商队等; 小本经营:货郎小贩。 2.市声 (1)叫卖声。 (2)敲击声。 (3)常见的敲击物: 拨浪鼓、小锣、梆子、铃铛、竹板和串铁等。 (4)共同特点: 宣传性、诱惑性、节奏性、一定的音乐性、极强的地方性。 (三)坐商 1.特点 固定摊位、店铺,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 2.特有的民俗传承 (1)幌子: 旗帘、实物等夸张性模型物件。 幌 子 (2)字号牌匾: 名家书写、精雕细刻、吉祥字组成店名。 常用字: 仁 祥 和 福 泰 兴 盛 恒 昌 荣 益 隆 …… (3)商标及商品的包装: 商标的本质是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传统的商标: 吉祥图案 龙、虎、鹿、鹤、蝙蝠、梅、菊、牡丹等。 文字图案 福、禄、寿、喜、万之类吉祥字衍化的。 店主姓氏 吉 祥 字 禧 萬 富 龙凤呈祥 龟鹤长寿 吉祥图案 福寿图 (4)现代商俗: 商标: 注意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CI) 挖掘历史内涵:如酒、食品 …… 突出现代观念:如时装、化妆品、信息产品…… 抢注商标潮 广告: 各式广告、橱窗、店堂的布置、着装…… 促销方式: 博览会、展销会、时装秀、模仿秀…… 老北京叫卖音频 二、交通运输及民俗特点 (一)我国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 1.古代最著名的陆上交通 丝绸之路、西蜀栈道 2.最具民俗传承特点的桥梁 浮桥、索桥、溜索、石拱桥、独木桥、木板桥、石板桥…… 3.陆上传统交通工具 人力: 独轮车、架子车、人抬轿子、黄包车等。 畜力: 马帮、驼队、牛车、马车、驴车等。 4.水上传统的交通工具 羊皮筏子、大木排、桦树皮船、牛皮船、 木船、竹筏等。 5.歇脚的交通设施 凉亭、车马店、货栈、码头等。 鸡公车 泸沽湖独木舟 (二)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民俗特点 1.交通行业的分工 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轿夫、滑竿 水上的船家、筏子客。 交通站口、码头的店家。 脚行与牙行(代运商)。 2.行业习俗 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信仰、禁忌。 车 神 3. 现代交通民间规则 行人靠右 行车靠右 交通的特权现象 迷信与禁忌 迷信车牌号 迷信出行吉利日 欣赏纪录片 最后的船帮.MPG * * 第一讲 生产习俗专题 第一节 生产民俗的定义和特征 一、生产民俗的定义 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二、特征 (一)地域性 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 条件。 (二)季节性 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受时令节气的制 约。 (三)功能性 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或主要)是为 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 (四)科学性 物质生产民俗是生产实践的结果, 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第二节??? 农耕习俗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民俗的特点: 农业生产民俗居于中心地位; 具有东方农业文化特色; 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一、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 同学们能记住多少个? 农历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农 谚 过了惊蛰节,耕田忙不歇。 芒种忙忙栽,夏至秧怀胎。 芒种栽苕斤打斤,夏至栽苕光筋筋。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七月犁田一碗油, 八月犁田半碗油, 九月犁田无搞头。 胡豆点到寒露口,种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