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4)说学情: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特点风格分析客观准确; 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历史知识能力。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仍是有限的,加之本课有许多抽象的经济理论和数据,内容上略显枯燥和深奥,学生可能缺乏兴趣或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经过本专题前面两课的学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 顾炎武—亭林先生 黄宗羲—梨洲先生 王夫之—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萧山五中 周燕 说课流程 四、教法选择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三、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实现历史育人目标中的重要一课 横:经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纵:必修三的专题一主要介绍了儒学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和阶段性特征,本课的学习,突出了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使本专题的主题更加完整化和系统化,同时也对近代思想有启蒙作用 一、教材分析 知识经验: 技能态度: 预习反馈: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 学生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以及高一上学期对于明清的政治制度、商业和经济政策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尚显不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情分析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思想主张?《明夷待访录》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不是属于儒学的范畴? 课程标准 学科指导意见 学考标准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三、教学目标 学情+标准+高一年级教学实际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2、知道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等人的思想主张 与影响。 3、理解该时期的“活跃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 2、运用史料解读、探究和史料实证等方法深化这一时期“活跃思想”的认识。 3.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体悟这些儒士经邦济世的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与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理解该时期的“活跃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以围绕细节的层层递进的设问为依托 以教学结合的材料分析和探究为手段 四、教法选择 以学生感到困惑的《明夷待访录》的书名解读为突破,明确教学线索 以史料实证和升华主题的育人主旨(家国情怀)培育为亮点 五、教学流程 导入:《明夷待访录》书名何解? “明夷”,《周易》第36卦,意即“光明受挫”,引申为“智者遭受困境” 。 待访:当世的经世建策记录,恭候未来贤明之君前来访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顾炎武 顾炎武—亭林先生 黄宗羲—梨洲先生 王夫之—船山先生 萧山五中 周燕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展示主线, 埋下伏笔 五、教学流程 一、因“经世”而行:秩序重建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的共同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教材找出相关史料来分别论证其三人各具特点的救世政治主张。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安望其致太平而延国命乎 ?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岂必恃一人之耳目以弱天下而听其靡哉! ——王夫之《船山遗书》第2册《尚书引义》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原臣》、《学校》 材料三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