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认识食品添加剂之果糖
果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分,是存在于水果、蜂蜜等食物中的单糖。在一些报道中果糖被称为“健康糖”,因良好的健康价值被大力推广,另有报道称其不易导致高血压,也不易产生脂肪堆积,是欧美国家的新糖类。然而,果糖特别是高果糖浆,正引发学术界激烈的讨论,很多健康机构都发表了果糖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报道,并且认为果糖是发达国家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果糖到底是“健康糖”还是对人体不宜?为什么这种历史悠久的糖类突然被定上罪名?果糖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你身边的果糖
也许你对果糖不以为然,认为它不像我们烹饪时常用的蔗糖那么普遍,不管果糖是否对健康有害都不足以对你我的健康造成威胁。其实,果糖作为一种食用糖类已经很广泛地渗透到食品工业的各个角落,也正是因为果糖的大规模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果糖。
自从日本研发了由玉米糖浆制高果糖浆(High-fructose corn syrup)之后,这一技术在美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沿用,目前工业技术相当成熟且廉价。高果糖浆大致含42%-55%的果糖,其他则为葡萄糖。随着蔗糖价格的一路飙升,工业化制高果糖浆逐渐成熟,加之其原料玉米糖浆成本低,高果糖浆的优势显露无疑。F55(F指果糖,55指55%含量)高果糖浆也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的主要原材料。
在饮料、食品、保健食品等生产领域,高果糖浆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超过蔗糖的消费量。从超市货架中任意选择商品,阅读标签,就会发现高果糖浆的普及程度超乎想象。所以,我们在无形中已经大量摄入了果糖,其健康与否和我们息息相关。
果糖的一点健康之处
果糖确实有它的健康之处。果糖口感好具有水果风味,甜度是蔗糖的2倍,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类,且与蔗糖相比导致龋齿的机率要低。
另外,果糖升糖指数(简称GI)较低,升糖指数用于衡量糖类对血糖量的影响,是糖尿病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概念。在消化过程中迅速分解葡萄糖并将其释放到循环系统的糖具有高升糖指数。反之,缓慢分解并逐渐释放的糖类具有低升糖指数,被认为对健康有益。果糖相对葡萄糖较低的GI指数,被很多果糖厂家视为宣传的重点。
不是GI低,就意味着健康
对果糖的低GI指数,一些理论认为,果糖的代谢类似于酒精,虽代谢产物与蔗糖等糖类相同,代谢途径却很不相同,所以不引起胰岛素升高。这看似是果糖的优点,但其实研究证明,果糖的这种代谢会造成胰岛素的耐受性,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引发其他疾病。
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内分泌科的临床儿科教授罗伯特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一场关于糖类的讲座中指出,肥胖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的原因并不在脂肪,事实上,人们从脂肪中获取的热量有所降低,而高摄入糖类尤其是果糖才是罪魁祸首。在另一份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文章中也指出,消费碳酸饮料所造成的高糖量摄入容易引发肥胖和II型糖尿病。人体和动物实验显示,高果糖浆可引起脂肪过量沉淀,脂肪肝变性,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
争议不断的果糖
有研究证明,果糖对人体其他代谢循环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作为一种还原糖,果糖非常容易与蛋白质分子发生反应生成加速人体衰老的物质,并造成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也有研究者提出,果糖本身是否引起血压升高、中风等疾病尚待考证。因为可能只是高糖摄入带来的高热量摄入对身体代谢产生了负担。一些人体试验证明连续7天的高果糖摄入并不会造成血压升高。
由于肥胖等健康问题是牵扯到代谢的复杂问题,单一食物难以被认为是主要成因。而且,因为糖对甘油三酯的作用还受到碳水化合物敏感性等个体差异因素影响,所以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的探讨。
目前,学术界对果糖还存在很多争议,可以确定的是,过多地摄入糖类——无论是果糖、葡萄糖还是高果糖浆——都会造成高卡路里的摄入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管学术界对果糖的争论何时才能够有定论,健康饮食,适量摄取果糖,才是健康的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11223-2023_硅基薄膜异质结光伏组件技术要求.pdf VIP
- 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ppt VIP
- NBT11222-2023光伏组串I-V检测及诊断技术规范.docx VIP
- 中职英语(Book2 苏教版)教案:Unit7 Nice Weather,Nice Mood.doc VIP
- NB-T11221-2023光伏电站频率监测与控制装置技术规范.pdf VIP
- 2023光储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及关断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01-2023_彩色镀膜光伏组件技术要求.pdf VIP
- 光伏组件红外热成像(TIS)检测技术规范.doc VIP
- NB_T 11080-2023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pdf VIP
- 《2016中文核心期刊一览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