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地数量减少与农业人口减少同步 图2 台湾的农地数量与农业人口变化 农业急性污染事故达1057起,影响30.4万公顷农田、14.08万公顷水面;造成经济损失约125亿元(1997,1991年不变价) 3.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加剧 3% 5.6% 2.3% 10% 占耕地比例 200万亩 8000万亩 3250万亩 1.5亿亩 耕地面积 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污水灌溉 “三废”污染 (1)乡镇企业严重污染环境 “ 三废”污染耕地状况: (2)农业自身污染加剧 1990—2001年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64.2% (2)农业自身污染加剧 到2000年农药、地膜使用量各增长74.6%、200.7% 1990—2000年农药、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 4.自然灾害频繁 350亿美元 12.5% 16046.6 干旱 100亿美元 22.6% 28964.7 洪涝 造成经济损失 占耕地面积 受灾面积 (k ha) 20世纪90年代洪涝、干旱平均每年发生状况 生态破坏造成的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 仅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5 .食品质量安全成为新的重大问题 残留污染与食品安全 健康与生命损失 国内市场与农民收入 食品质量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 产品生产的环境成本 产品消费的环境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标准-绿色标签-绿色壁垒 农产品贸易壁垒:程度与严重性 中国的案例: 城市化与园艺生产 欧盟-中国:畜产品 日本、韩国-中国:作物产品 1.人口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失衡 2.政府目标与公众目标的偏离,经济决策失误 3.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速了生态环境破坏 4.产权等经济制度缺陷失去了农业生态理性管理的基础 5、农民知识与技术推广不足:政府职能缺陷 四、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 贸易与承载力变化:粮食贸易与耕地保护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现象:一个国家越接近它的承载力,农业增长越缓慢 原因:人口压力促进技术进步增加产量;同时,人口压 力促进资源大规模退化而减缓农业增长 1.人口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失衡 人口是资源环境退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承载力与人口和环境的关系 大陆农地数量与农业人口变化 农业人口与农地数量变化趋势 图4 大陆农地数量与农业人口变化 农地数量减少与农业人口减少同步 图2 台湾的农地数量与农业人口变化 (1)对生态环境作用认识的缺位 缺乏意识,生态独立于经济决策(工程建设)之外 (2)官员目标的产生与政府目标、公众目标的背离 政府目标与公众目标 官员目标:GDP与指挥棒-耕地保护、环境污染 (3)行政管理体制与生态管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目标冲突与博奕 政府管理机构与生态环境管理:割裂与多头 2.政府目标与公众目标的偏离,经济决策失误 土地利用规模小:技术进步与资源效率 要素替代、集约化程度与生态退化 农户之间缺乏合作:生态保护与建设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产业结构单一与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链条短、资源有效与循环利用效益较差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质量提高的道路 3.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加速了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4.产权等经济制度缺陷与农业生态管理理性基础 (1) 资源市场缺陷,导致资源低效利用,加大生态环 境的压力 市场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形式,价格是交易商品和服务价值判断的晴雨表。 农业资源“薄市场”或“无市场” 土地资源与流转 水资源市场缺位 (2)投入价格(政策)补贴制度、资源过度利用 与生态环境退化 化肥、农药 灌溉用水 价格政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价格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形式。而许多国家往往采用价格控制的办法来促进经济发展,以至于使许多自然资源的价格低于它们的个人边际成本。 0 pc Ps A D C B F Qs Qp Qc Pp MSC MC 需求 产量 价格(dollars) 图-8 价格控制的低效率分析 灌溉用水的寻租现象: 缺乏对水源保护的经济激励,导致水资源浪费。 导致水渍、盐化和水荒 虚假或过多的水利设施建设造成大量的直接成本和外部成本。 农民为寻租而争夺水权 土地产权主体缺位 农地承包权的期限与调整 林地及其他资源产权不清 重要生态资源国家所有权与各级政府占有、支配权 产权重叠与混乱 利益目标的偏离与博奕 国有农林企业改革与产权处置 产权不清-不确定性增大-激励与约束机制弱化-持续性差 (3)资源产权不清与资源利用激励不足 。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特点 缺乏微观行为基础:农户行为与生态管理 干预过度与政策失灵 --行政配置与价格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