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先秦儒家的有限性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摘要:有限性,指人对界限的一种自觉,即承认自身是一个有限者。先秦儒学包含大量有关有限性的思想,从存在、认知及实践效果三个角度考察:天命的无限性证明了主体存在的有限性,事物自身的不可知证明了主体认知的有限性,德福一致的不可能证明了主体实践效果的有限性。这些有限性的思想,构成了先秦儒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承认有限性并不意味着否认或降低人的价值,恰恰因为有限性,人的意义才得以彰显。
关键词:天命;事物自身;德福一致;有限性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3—0116—05
有限性,指人对界限的一种自觉,即承认自身是一个有限者。①有限性这一概念预设了两个前提:第一,承认“天命靡常”的无限性领域的存在;第二,承认有限者永远不具备通达无限的可能性。只有承认无限性领域的存在,才有可能使有限者的有限性凸显出来;只有承认有限者和无限之间存在永恒的张力,才有可能为有限者的超越提供空间和动力。承认有限性并不意味着否认或降低人的价值,恰恰因为有限性,人的意义才得以彰显。先秦儒学包含大量有关有限性的思想,本文不揣鄙陋,仅就以下三方面思想进行探讨。
一、天命的无限性与主体存在的有限性
“存在”是我们对世界最基本的界定,而“人的存在”又是其中首要的问题。因此,“人的存在如何被保证”便成了一个永恒的追问。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先秦儒家通过对“天命”概念的诠释来完成。
殷商时期已有天命概念,天命与政治相关,意味着永恒的赐予。《尚书?西伯戡黎》载,纣王声称“我生不有命在天”,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但这一观念随着周代的建立发生了变化。周人胜利后,发出“天命靡常”的感慨。“靡常”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天命不变的观念被打破,政权的存续失去了永恒赐予的根据。《尚书?君奭》说“天不可信”,并不是说天的存在不可信,而是说,不可专信赖天的保佑。天保佑与否,要看统治者有德无德。《诗经?大雅?文王》所谓“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自求多福”并不是否认“福自天申”,而是说,统治者只有在自己有德的条件下,才能与天命相配合。周人以德配天的观念可以说是对殷人天命不变观念的改造和修正,强调了人为的力量,人必须谨慎于人事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将政权保持下来。《尚书?君奭》:“我道惟宁王德延。”因此,“天命靡常”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的责任的发现成为了西周天命观的特色。②吾淳先生说:“成熟于周代的‘天命’……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天的观念虽然强调客观实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但它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作用,强调人的主体责任,天并不扼杀人的对于天命,孔子亦有论说,与西周时期相比,又具有了新的含义。孔子将周人那里作为政权根据的天命,转化为个人生命价值的终极保证。《论语?为政》载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有德而无位,“‘五十而知天命’列于此,表明孔子所谓的天命已与政权脱离关系,而与自身的价值存在有关”④。牟宗三先生认为,“孔子所说的‘天’、‘天命’或‘天道’当然是承《诗》、《书》中的帝、天、天命而来”,“但孔子不以三代王者政权得失意识中的帝、天、天命为已足,其对于人类之绝大的贡献是暂时撇开客观面的帝、天、天命而不言(但不是否定),而自主观面开启道德价值之源、德性生命之门以言‘仁’”。⑤周人因“天命靡常”而发现了人的责任,那么,自身的存在由自身来保证无疑凸显出了人的行为的庄严意义,对行为是否能通达天命的担心更使人充满忧惧。《论语?季氏》说“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即指小人因对天命的不了解而不知自身行为的重大意义,从而肆无忌惮。《中庸》言君子应该“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不睹不闻”从认知边界的角度指涉了一个未知的幽暗之域,君子所以需在这种状况下戒慎恐惧,也是出于自身存在的不确定,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自身行为意义的自觉。这与孔子“畏天命”的命题一脉相承。⑥
主体一旦认识到天命的无限性以及自身行为的意义,即意味着认识到自己必须筹划自己的存在。因为向来依靠者被撤销,人成为了一个有限者,如果自己不能担负起自己存在的责任,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沉沦。自身筹划自身,说明人是自由的。自由的发现,为人无限地提升自己的人格提供了可能。所以,孔子试图在自然生命之外开辟一个价值世界,把自己从生理的历史的存在中向上提升,确立自身存在的意义。“仁”的发现便是这一目标的体现。孔子以仁作为内心的根基,带头行仁履礼。《论语?里仁》载:“子曰: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由此进一步扩展,仁还能突破人的局限赋予周围的世界以意义。《论语?八佾》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隶书书法临习创作刍议.doc
- 连锁董事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价值影响分析.doc
- 联合支护技术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doc
- 联想是写作的源泉.doc
-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doc
- 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oc
- 两河口坝区供水高压电机起动方式的设计.doc
- 辽宁省7岁—22岁女生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与对策研究.doc
- 辽宁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管理工作探讨.doc
- 辽西样子沟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doc
- 2026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道带答案(新).docx
- 销售岗前培训课件.ppt
- 2026年消防设备操作员考试题库500道(典型题).docx
- 2026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高级技能考试题库300道附答案(实用).docx
- 2026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高级技能考试题库300道标准卷.docx
- 2026年材料员之材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附完整答案(全优).docx
- 2026年材料员之材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带答案(培优a卷).docx
- 2026年机械员考试题库含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6年材料员之材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夺分金卷】.docx
- 2026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考试题库500道(考点精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