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39-01   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可见情感教育很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而此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的人。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的每篇佳作都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的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感情,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说字字句句皆是情。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古今中外那些杰出的人物进行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爱激情   创造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爱、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等因素。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越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越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教师所教学科自然也没有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微笑注视每个学生,用真诚的语言肯定学生,用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示对学生的赞许,不仅让学生感到被肯定的满足,还可以传递出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这是精神的滋润,会让师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地体会课文中传达的细腻的情感意蕴。   作为语文教师,我坚守着语文课堂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学生对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有的说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有的说表现了作者有要归隐山林的思想,有的说作者借大自然的美景排遣自己抑郁的感情,有的说作者是劝朱元思不要汲汲于名利……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看法,在我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的课堂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富有感情的语言交流的过程,师生和作者作品交流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就像导演,引导、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体味作品的情感过程,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过程。   二、运用饱含感情的教学语言,以情激情   语文教师从事的是汉民族语言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无疑会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课堂上的分析,还是课文的朗读,都要饱含感情。由于学生的阅历少,见识不广,体验不多,教材中有些内容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这需要靠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教学殿堂。如在学习《乡愁》时,我这样导入:“古人说‘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呢?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向往家乡啊!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想起你总是情动魂牵,泪水涟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他那悦耳动听的嗓音、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吗?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我先用几句话生动地描述济南冬天的美丽,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欣赏课文朗读,最后我深情地带读,学生读着读着,读出了感情,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了愉悦的情感。在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中,我自然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当课文基调轻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