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负荷:肌肉收缩以前所遇到的负荷 初长度:肌肉收缩以前在前负荷条件下被拉长的长度 后负荷:肌肉在收缩开始后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肌肉收缩能力: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总和效应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前负荷 前负荷→肌节初长度→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肌张力。 肌节最适初长(2.0-2.2?m),粗细肌丝重叠最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大于最适初长,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小于最适初长,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虽然↑,但不如最适初长时。 前负荷与肌张力的关系: 肌肉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肌张力成正比。 最适前负荷(初长度):产生最大肌张力的肌肉前负荷(初长度)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后负荷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负荷对肌缩张力和速度的影响。 后负荷为0→肌缩速度、幅度↑、张力最小;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 、张力↑;后负荷↓→肌缩速度、幅度↑、张力↓。 后负荷过大,肌缩张力↑,但肌缩速度、幅度↓,不利作功; 后负荷过小,肌缩速度、幅度↑,但肌缩张力↓,不利作功。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曲线1:张力-速度曲线 曲线2:速度×张力=功率 肌肉收缩能力 与负荷无关、决定收缩效应的内在特性。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1)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① 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② 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2)调节和影响肌缩效应内在特性的因素: 许多神经递质、体液物质、病理因素和药物。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收缩的总和骨骼肌通过收缩总和可快速调节收缩的强度。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按刺激频率引起的收缩分为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 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 完全强直收缩(机体骨骼肌的做功形式):新刺激落在前一 次收缩的收缩期,所出现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 复合收缩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肌丝滑行时,与横桥结合的蛋白是: 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作为钙受体的蛋白是: B 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A、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C C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A 属于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的有 A、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B、三联管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池 Ca2+释放 C、肌浆中的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可触发肌丝滑行 D、钙泵活动将 Ca2+泵到细胞外,降低肌浆中 Ca2+浓度 ABC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B 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接头后膜上单个受体离子通道开放 C、单囊泡递质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D、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C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特异性高 B、有饱和现象 C、有竞争性抑制 D、需消耗能量 E、需要Ca2+ ABC 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 A、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梯度 B、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 C、该离子的化学性质 D、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ABD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 A、 30%-40% B、50%-60% C、80%-90% D、 100% 121、在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由肌浆网释放的Ca2+占胞质Ca2+总量的百分比是 : 122、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由肌浆网释放的Ca2+占胞质Ca2+总量的百分比是: D C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结合后Na+进入细胞 N2型乙酰胆碱受体:主要使Na+内流少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ITO-问界-M7-车主手册说明书.pdf VIP
- 酒店工作述职报告.pptx VIP
- 2025年版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标准 260601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docx VIP
- (建筑施工企业)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docx VIP
- 一汽大众焊装夹具方案+制造标准1.5版本.ppt VIP
- 专桥[01]205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T梁 跨度16m、20m、24m、32m(2000年)(不全).pdf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pdf VIP
- 医学课件-《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pptx
- 《孤独之旅》PPT【优秀课件PPT】.pptx VIP
- RAZ-J分级阅读小学英语绘本CHANGES(可打印成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