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RTK测量点位坐标漂移的探讨与体会
钱苏群,凌祥安
(镇江市土地勘测事务所,镇江市中山东路35号 212003)
摘 要 使用RTK进行测量时,多路径效应是很难避免的,很容易造成坐标漂移。发生坐标偏移时,仪器的操作、显示与正常测量几乎一致,很难引起仪器操作员的注意。本文作者根据平时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种容易发生坐标漂移的情况,并提出避免产生点位坐标偏移的对策,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 网络RTK测量;多路径效应;坐标漂移
引语
RTK技术的的普及应用,使传统的测量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能极大的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网络RTK技术的出现,是RTK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能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给各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应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测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没有多余观测值,可能会出现坐标漂移等错误,这需要引起用户足够的重视。
GPS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包括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等;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仪器构造引起的误差及观测误差等。对于有规律的系统误差,如延迟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轨道误差和卫星和接收机钟差等RTK的差分技术可以予以消除或削弱。多路径误差随着观测站周围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在空间上的非相关性,无法利用严密的数学模型予以改正,亦不可能利用差分定位技术手段予以有效地削弱,成为网络RTK测量的主要误差之一。
坐标漂移问题的发现
某小区位于镇江市城区中心位置,建筑主要为高层,小区绿化较好,中心景观有一较大水景。小区建成交付后,委托我单位进行地籍测量。我单位接受任务后,利用网络RTK采集测区周围3个已知点的WGS84坐标,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再去测区内布置首级图根网。采集好控制点的WGS84坐标后进行坐标转换,发现平面残差为1.183,肯定为某个控制点采集WGS84坐标时出错。利用三个控制点中的两个进行坐标转换,比较不参与转换的控制点上采集回的坐标与已知坐标,分析确定为位于某高架桥旁边的D3002号控制点测量出错。重新采集后,再进行坐标转换,此时平面残差为0.037,满足精度要求。坐标转换成功后,开始在测区布设图根点。测区内地貌比较复杂,高楼多,GPS信号接收不是很理想,布设图根点时,很容易就从固定解跳为浮点解甚至导航解,把采集条件定位只有固定解时才采集数据,经过较长时间的采集,把图根点布置好了。在图根点上架设全站仪进行碎步点数据采集,发现有个别全站仪返测回的后视点的坐标数据与RTK布设采集的坐标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于是使用全站仪重新布设图根控制点,两次测量的成果比较见下表1。可以发现,使用RTK布设的控制点与使用全站仪布设的控制点相比较,大多数点的精度是能满足要求的,但是有个别点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有的偏差甚至达到了2.5米,在这些点上就出现了坐标偏移。在使用网络RTK测量碎步点或者做图根控制点时,仪器显示测量状态都为固定解算值,平面、高程、也都符合测量精度要求,仪器的操作、显示和正常测量时是完全一致,为什么有个别点会出现坐标漂移现象呢。并且在内业绘图或者使用该图根点进行碎步测量的时候才发现产生了坐标漂移现象,没有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就发现出问题,造成工程返工,给测量工作带来不小的损失。所以应对坐标漂移现象进行研究,尽量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问题。
表1
点号
RTK布设控制点的X坐标
RTK布设控制点的Y坐标
全站仪布设控制点的X坐标
全站仪布设控制点的Y坐标
△X (mm)
△Y (mm)
A1
3563293.745
493262.130
3563293.742
493262.132
3
-2
A2
3563150.504
493251.319
3563150.507
493251.325
-3
-6
A3
3563169.091
493122.692
3563169.085
493122.688
6
4
A4
3563312.678
493131.122
3563312.682
493131.127
-4
-5
A5
3563300.845
493193.023
3563303.420
493192.562
-2575
-397
A6
3563351.749
493191.246
3563351.754
493191.250
-5
-4
A7
3563253.810
493191.103
3563254.456
493192.088
-646
-985
A8
3563258.427
493046.881
3563258.425
493046.880
2
1
A9
3563228.831
493022.739
3563228.840
493022.744
-9
-5
A10
3563187.488
493186.028
3563187.48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