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速公路龙阁岭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与施工支护技术
朱 正龙
(南平市高速公路有 限责任公司 ,南平 ,353000)
摘 要 根据隧道 围岩地质特征 ,提 出了对第 四系土层与风化岩层 、断层破碎带等较复杂
地段 隧道的围岩评价及施工方法与工 艺。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 稳定性评价 施工方法与工艺 高速公路
拟建龙阁岭隧道位于福建泉三高速公路永春境 内,为双洞分离式隧道 ,左线起迄桩号为
ZK67+4OO~ZK68+570,隧道长 1170m;右线起迄桩号为 YK67+410~YK68+590,隧
道长 1180m。左右洞距离约 30m。两车道隧道标准断面内轮廓采用曲墙单心圆,紧急停车
带加宽段轮廓采用 曲墙三心圆。洞 门设计采用较为融合 自然环境的削竹式洞 门。
1 地质概况
1.1 地形 (地貌 )
拟建龙阁岭隧道处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单元 ,隧道轴线经过地段最大高程 426m,进 口
段 自然坡度平缓 (5。~10。),中段及 出口段山坡坡度较大 (30。~35。),局部可达 40。。隧址
区路线右侧沟谷发育 ,以隧道 中部 山顶为分水岭,两侧均有长年流水 。
1.2 岩土体特征
隧址 区地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层 、侏罗系南园组。 自上而下岩土体类型分别述如下①。
① 坡残积粘性土 、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凝灰熔岩:松软 散体结构 ,最大揭露厚度 64
m,分布于隧址 区大部分地段 ,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土质不均匀,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②强风化凝灰熔岩 :碎块状结构,裂隙发育,裂面结合差 ,岩石破碎 ,属软岩 ,最大揭
露厚度 21.2m。
③弱一微风化凝灰熔岩 :块状 ,裂 隙较发育 (1.50~5.O0条 /m),岩石较坚硬,弱风化
凝灰熔岩完整性系数为 0.2~O.34;微风化凝灰熔岩平均完整性系数为 0.56,岩体较完整。
1.3 构造与不 良地质作用
根据物探勘测,在 K67+550~K67+600段纵波波速较低 ,时距 曲线有异常现象 ,通过
在 K67+558.50右 11.90m处布置验证孔 ,在 5.5~16.1m处揭露到糜棱岩化断层角砾岩 ,
推断该断层构造走向北东 30。,倾 向北西 ,宽 3~51TI,倾角约 75。。岩石破碎 ,作为围岩 自
稳性差 ,施工过程易产生坍塌,影响范围约 l5ITI。
隧道进出口段围岩为第四系土层,稳定性差 ,施工开挖易产生洞 口边坡、仰坡滑塌,近
}同口段冒顶等 ,且地表发育有流水冲沟,地下裂隙水及地表水易渗入,破坏岩体稳定性 ,会
造成涌水 、渗水 、崩塌等。
1.4 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1)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 :主要贮存于残坡积土层 、全风化及强风化凝灰熔岩网状孔
隙裂隙中,透水性与富水性受风化层厚度、裂隙连通性影响,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一般,
地下水位埋深在 3.48--47.50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受季节影响大,在岩石风化网状
孔隙裂隙中迳流 ,以下降泉或渗流方式排泄到侧向的溪沟 ,水量 、水位动态变化大 。
(2)基岩裂隙水:受断裂控制,含水性不均匀 ,分布于构造破碎带和节理密集带中,呈
带状 、层状分布.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风化带孔隙裂隙地下水渗透补给 ,沿构造裂隙由高向
低运移 ,即由山区向沟谷或低洼地形迳流 ,以泉水形式排泄地表 。
2 隧道 围岩分类
根据隧道围岩波速,结合地质调绘和钻探成果资料 ,结合地下水、隧道跨度对隧道围岩
稳定性的影响 ,综合确定隧道围岩级别 (表 1)。
3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与施工建议
根据区域资料及该次勘察的调查 ,隧址区内未发现危及隧道安全的大型构造断裂活动迹
象及滑坡、泥石流等不 良地质现象 ,在 K67+558.50洞身附近发育有一断层,对隧道建设
有一定影响。
(1)隧道进出口段松散土层较厚 ,6O~90m均为V类围岩,易变形 、坍塌,进洞较为
困难 ,需设一定长度的明洞,在明洞施工时应注意做好防护工作 ,防止两侧坡体失稳。
(2)隧道洞身段在 K67+558.50附近有小型断层 ,岩石破碎,断层破碎带宽 3~5m,
贯穿左右线 ,围岩稳定性较差,隧道开挖时,应加强支护及防排水措施 ,防止洞室坍塌及冒
顶 。
(3)隧道附近沟谷 中有地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