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地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谢谢!我的汇报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及其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一、生平著作 二、天说 三、阴阳五行说 四、天人感应说 五、性情说 六、大一统说 七、历史地位 一、生平著作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今河北枣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景帝时任博士,武帝时任江都相,太中大夫,晚年居家讲学,他一生授徒著书十分用功,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班固评价董仲舒是西汉儒学家的一代宗师。 董仲舒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但除了《天人三策》、《士不遇赋》外大多散佚。《隋书·经籍志》所收录的《春秋繁露》据说是董仲舒的作品,此说法暂时为学界接受,但由于该书内容杂芜不纯,无法完全证实是董氏之主张。 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涵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汉书·董仲舒传》) 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顺命》) 人也是来自于天。“人生于天而体之节”(《官制象天》) 人生于天,而取化于天,人资诸天(《阳尊阴卑》) 二、天说 1.天是万物的始祖、世界的本源 天之道,终而复始。(《阴阳终始》) 复而不厌,道也。(《天地阴阳》) 天覆盖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已,终而复始。(《王道》) 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广大无极。其德昭明,历年众多,永永无疆。(《观德》) 二、天说 2.天化生万物的过程是永不停歇的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汉书·董仲舒传》) 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阴阳义》) 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反而有相奉。(《天容》) 二、天说 3.天有自己的运行法则与运行规律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也。(《郊祭》) 4.天道至尊 二、天说 三、阴阳五行说 三、阴阳五行说 1.阴阳乃天地之常,以阴阳观天地之志 “天意难见也,其道理难。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如天之为》) 阴阳之位 阴阳兼合 三、阴阳五行说 2.天道之中,不仅有阴阳,还有五行 天有无形,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 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五行之义》) 董仲舒的五行相胜相克图:比相生而间相胜 三、阴阳五行说 3.阴阳与五行协调运作,共同发生实际作用 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于一力而并功。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天辨在人》) 四、天人感应说 3 天人感应 2 以类相感 1 人副天数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为人者天》) 从形体说,人有骨节,天有时数:“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人副天数》)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视(醒)瞑(睡眠),天有昼夜。 从人的感情意识来说,人有好恶,天有暖晴;人有喜怒,天有寒暑。 至于人的道德品质,更是“天意”、“天志”的体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的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天与人可以交感。 1.人副天数 四、天人感应说 “琴瑟报弹其宫,他宫自鸣而应之,此物之以类动者也。……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同类相动》) “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同上)。 2.以类相感 四、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谓之“天子”。君权是神授的,天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君王就是至高无上的,反君就是逆天。人君的一举一动,都受天的监视,如果顺从天意,就可得到嘉祥,风调雨顺;违背天意,就会受到警告,发生水旱灾害。在严重就会遭到“天谴”,如日蚀地震之类;还不改就实行“天罚”,如兵刀雷击。人也可以用行为感动上天,以消灾解难,这就叫做“天人感应”。 3、天人感应 四、天人感应说 “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 3.天人感应 四、天人感应说 五、性情说 * 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肥癯(瘦),而不可得革也。 1.人性天定 五、性情说 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深察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