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血管八版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说 明 回收蛋白质 淋巴毛细管壁通透性大,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经淋巴液带回血液,维持血浆蛋白浓度,使组织液中蛋白浓度较低 运输脂肪及其他物质 由肠道吸收的脂肪大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回流的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体液平衡 是组织液回流入血的重要辅助系统 防御和免疫功能 组织间隙的红细胞、细菌等被淋巴液带走,由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清除;淋巴细胞具免疫功能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外周阻力(R) R↑→收缩压↑ 舒张压↑↑→脉压↓ (心输出量不变) ∴舒张压主要反映R。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阻力血管口径↓→R↑→舒张压↑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Distensibility) 老年性高血压:弹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Matching) 体循环平均压=7mmHg (失血时循环血量↓/ 休克时血管容量↑) →回心血量↓→BP↓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比较:SV?和D 时脉压?的差别 注意:整体时综合结果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导致动脉管壁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2. 传播速度:波动沿动脉管壁传播。其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与动脉管壁的顺应性成反比。 主动脉3~5m/s,小动脉15~35m/s。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右心房和腔静脉血压(心脏射血—静脉回流) 正常值:4~12 cmH2O。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临床:偏低提示输液量不足 偏高提示输液过快或心功能不全 ?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PVP)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重力与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跨壁压→静脉充盈程度 静脉脉搏: 正常时静脉脉搏并不明显 在心力衰竭时?静脉压? ?颈部明显的静脉搏动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静水压。 人体各部分血管的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 平卧时:各部分血管的静水压大致相同。 直立时: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内的血压比卧位时高,其增高的部分相当于从心脏水平以下的血管至心脏这样一段血柱高度形成的静水压,从足到心脏约12 kPa (90 mmHg)。 心脏水平以上的部分比平卧时低。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跨壁压:一定的跨壁压(指血管内外压力之差)是保持血管充盈膨胀的必要条件。 由于静脉管壁较薄,所以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因此由重力形成的静水压对静脉功能的影响远比动脉大。 当人在直立时,足部的静脉充盈,而颈部的静脉则塌陷,故人在直立位时体内各部分器官的血量重新分配。 许多动物因四足站立,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上,所以体位改变时血量的重新分配不如人类明显。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静脉血流 1.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静脉回流量=心输出量 微静脉→右心房,压降15mmHg 静脉阻力占总阻力的15%。 微静脉—毛细血管后阻力—组织液的生成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流 1.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2.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和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反映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的指标。 ? 心脏收缩力量:对心房和大静脉中血液抽吸 ? 体位改变:卧位→立位→静脉容纳血液增多 ?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挤压和静脉瓣作用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2.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挤压和静脉瓣作用 ? 呼吸运动:吸气→胸膜腔负压↑→回流↑ 五、微循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 基本功能 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在微循环处完成 五、微循环的组成 Microcirculation 毛细血管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