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作曲的故事 ?德国古典作曲家贝多芬 ( L. V. Beethoven, 1770~1827) ) 一生写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乐曲。他的作品最著名的有 9 部交响曲 , 32 首钢琴奏鸣曲、钢琴、小提琴协奏曲等 。 可是这位著名的作曲家 , 在 20 多岁时就开始听力减退 , 31 岁时就开始耳聋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 大部分著名作品都是在 他 耳聋以后完成的。贝多芬 在 耳聋十分 严重 的时候 , 仍然不放弃创作。他用 一 根小木 杆, 一端插在钢琴箱内 , 一端咬在牙上 , 借着钢琴的震动 , 通过骨传导获得听觉而作曲。后来 , 有一位著名的机械学家 , 为他特制了一个听音器 , 他才放弃 了 那根小木杆。 ??????据若干迹象推测 , 贝多芬的 耳 聋很可能是耳硬化症 , 我们暂且不去评议贝多芬患的是何种 耳 病 , 从他用木杆听声可以说明 , 当空气传导发生障碍时 , 可通过骨传导进行补偿 , 仍 然 可听到声音。 国际标准视力表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照使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 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将国际标准视力表与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照使用,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拥挤现象:当照明条件相同时,使用以上两种视力表对同一患者进行视力检查,其结果有异。发现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结果比对数视力表要好一些(约好一行)。分析原因:国际标准视力表的视标“E”字,中间一横短于其它两横。而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视标“E”字三横等长。后者较前者难以辨认,因为后者较“拥挤”,造成“分开困难”,即“拥挤现象”。 二、对弱视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影响:弱视定义中规定矫正远视力≤0.8者为弱视,而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缺少0.9一行。假如患者矫正视力为0.9,即可否定弱视的存在,可是患者的视力又达不到1.0。因而因为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缺少0.9一行,无法判定患者是否为弱视,这一“盲区”的存在给弱视的诊断和疗效的判定造成不便。 三、低于4.0的视力无法应用五分记录法:目前国内医院和眼镜店基本上都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其中不少单位采用五分记录法。但当视力低于4.0时,却没有相应的五分记录方法,不得不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的记录方法,造成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视力记录方法。 四、与国际脱轨: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较国际标准视力表更具有科学性。但标准对数视力表并未在国际上通用,而且缺少0.7和0.9两行,难与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对照,这就不便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其实国内医学界也因标准对数视力表缺少0.7和0.9两行,而不得不继续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作为学术交流的视力依据。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听觉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耳是听觉的外周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空气振动的疏密波,经传音系统-外耳和中耳,传到感音系统-耳蜗螺旋器,使毛细胞受刺激而兴奋,声波的能量转换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到听皮层,产生听觉。 一:耳的听阈和听域 听阈 :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相对于每一种频率,都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听觉),而且对于其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在1000Hz~3000Hz之间 最大可听阈:指振动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时,能够引起鼓膜疼痛感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听域 :① 人耳对振动频率和强度的感受范围的坐标图,在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称为听域。 ② 凡是人耳所能感受的声音,它的频率和强度的坐标均在听域范围之内。 强度不等于响度 老年性耳聋:随年龄的增长高频听力首先衰退,听阈逐渐升高。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 1.外耳的功能: (1) 耳廓有集音作用,对声源方向的判断起一定作用。 (2) 外耳道是作为一个共鸣腔,能使作用于鼓膜的声音强度增强约10倍。 (一端封闭的管道对于波长为其4倍的声波能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增压效应 功能: 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 1. 中耳的结构:鼓膜、鼓室、听骨链、中耳小肌和咽鼓管 1、鼓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置,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因此能将声音如实地传至内耳 ,可以复制外加振动的频率,其振动始终与声波振动相同。 2、听骨链: 锤骨是长臂,砧骨是短臂 有增压效应,总有效增压效应达22倍。 中耳增压效应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3、中耳肌(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对感音装置起保护作用。(镫骨肌收缩可向外牵拉镫骨,减小迷路内压;鼓膜张肌附着于锤骨柄,收缩时可紧张鼓膜。这一反射时间过长。) 4、咽鼓管:可平衡鼓室内外压力,以维持鼓膜正常的位置形状和功能 (咽鼓管阻塞)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血透室护士在医疗行为中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专家讲座.pptx VIP
- 水利工程事故应急方案【精选资料】.doc VIP
- 西奥扶梯XO-9800电气原理图纸.pdf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配送中食材卫生保障措施.docx VIP
-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力度与科技学术著作出版成本初探.pdf VIP
- DBJ50T-323-2019 滨江步道技术标准 .docx VIP
- 2025年电竞教育机构运营模式与盈利分析.docx
- 5.2染色体变异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复习资料】00642传播学概论(章节复习要点).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