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 2. 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3. 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 4. 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气孔开放,有利于光合作用中CO2固定。 (三)蒸腾器官 叶(主要);茎及地上部其它器官。 (四)蒸腾方式 气孔蒸腾(主要);角质蒸腾;皮孔蒸腾 (五)气孔蒸腾 1. 气孔的形态结构和特点 ① 气孔数目多,分布广。 ② 气孔的面积小,蒸腾速率遵循小孔律。 ③ 保卫细胞的体积小,膨压变化迅速。 ④ 保卫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特别是含有叶绿体,对气孔开闭有重要作用。 ⑤ 保卫细胞具有不均匀加厚的细胞壁及微纤丝结构。 ⑥ 保卫细胞与周围细胞联系紧密,便于物质及水分的交流。 气孔 2. 气孔开闭的机理 1) 淀粉-糖转化学说 2) 离子泵学说 3) 苹果酸代谢学说 (六)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1. 光 2. 水分状况 3. 温度 4. 风 5. CO2浓度 (七)蒸腾作用的指标 1. 蒸腾强度:又叫蒸腾速度、蒸腾率,即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蒸腾水量的克数来表示。 2. 蒸腾效率:亦称蒸腾比率,指植物消耗每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 3. 蒸腾系数:亦称需水量,指植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需要水分的克数。 蒸腾系数与蒸腾效率互为倒数关系。 返回 落叶是植物的自然现象,是对不良环境(如低温、干旱)和迎接新生的一种适应性。 六、叶片衰老与脱落 离区:木本落叶植物在落叶之前,靠近叶柄基部分裂出数层较为扁小的薄壁细胞,它们横隔于叶柄基部,称为离区。 离层:在离区形成后,在其范围内,一部分薄壁细胞的胞间层发生粘液化而分解或初生壁解体,形成离层。 ?????????????????????????????????????????? 保护层:离层形成后,叶受重力或外力作用时,叶便从离层处脱落,在离层的下方发育出木栓细胞,逐渐覆盖整个断痕,并与茎部的木栓层相连。 七、叶的起源与演化 自学 光能 电能 活跃的 化学能 稳定的 化学能 量子 电子 ATP NDAPH2 碳水化 合物等 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 碳同化 能量 变化 能量物质 转变过程 PSⅠ,PSⅡ 光合磷酸化 类囊体 类囊体膜 叶绿体间质 反应部位 1.光反应 (在光合膜上进行)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量子→电子→ATP、NDAPH 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 光合链——连接两个光反应的排列紧密而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物质。 光合链的特点: ①电子传递链主要由光合膜上的PSⅡ、Cytb6/f、PSI三个复合体串联组成; ②电子传递有二处是逆电势梯度,这种逆电势梯度的“上坡”电子传递均由聚光色素复合体吸收光能后推动; ③水的氧化与PSⅡ电子传递有关,NADP+的还原与PSI电子传递有关; ④PQ是双电子双H+传递体,它伴随电子传递,把H+传递类囊体膜内,造成类囊体内外的H+电化学势差,推动ATP形成。 2.暗反应 (在间质中进行) 实质: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ATP、NDAPH→碳水化合物等(碳同化) C3循环(光合碳循环,卡尔文循环) 在所有植物中进行。如: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多数植物为C3植物,只有该途径。 (1) 羧化阶段:RuBP+CO2 2 PGA 催化酶: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 RuBP:二磷酸核酮糖;PGA:3-磷酸甘油酸 (2) 还原阶段 PGA GAP(甘油醛-3-磷酸) (3) 再生阶段 RuBP的再生 C4循环(C4——二羧酸途径) 在C4植物中进行。如玉米、高梁、甘蔗等植物。 (1) 羧化阶段:PEP+CO2 OAA 催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OAA:草酰乙酸 (2) 还原或转氨阶段 (3) 脱羧阶段(从叶肉细胞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然后脱去CO2,参加卡尔文循环) (4) 再生阶段 C4循环再生阶段 CAM(景天酸代谢)途径 在仙人掌科、凤梨科等植物中进行。 (1)夜间固定CO2,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