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山移民村的发展与保护模式研究
——以新罗村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各省高山移民政策出台,高山移民村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高山移民村,顾名思义,指原处于交通不便的山中,后整体迁移出来的村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村民追求现代化生活的愿望日益显现。不少高山村落已经或正在或准备迁移至交通便利的地区。那么,这些村落迁离原址后如何经济发展,村落原有的文化如何保护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高山上的村落地处偏僻,与外界往来不便,更可能拥有独特的生产生活形式与文化特征,这就使得高山移民村相较于一般村落更具有对其发展与保护的研究价值。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新罗村是一个颇具典型性的高山移民村,在2002年浙江省出台高山移民政策时积极响应。本文以新罗村为例,介绍新罗村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指出其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并对一些问题提出我们的见解。
本文主体分为四章:
绪论,介绍新罗村的总体情况与实践团队调研的经过。
新罗村的发展,介绍新罗村的发展历程,凸显新罗村值得学习的发展经验。
新罗村的保护,介绍新罗村的保护情况,指出其文化保护方面的不足,探讨其深层原因并提出建议。
结语,回顾全文,提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山移民、浙江、发展与保护、新罗村
第一章、绪论
一、新罗村简介:
新罗村,原位于横溪镇南15公里处的高山,东与皤滩,南界永嘉,西邻湫山,北近横溪,海拔高度450米。新罗村原辖马槽、西坑、骑马坑三个自然村,总人口382,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5亩,山林面积8201亩,经济特产林1430亩。
新罗村先人于清乾隆年间迁入今天的新罗村旧址。新罗村拥有浓厚的红色背景,曾诞生了仙居县第一支农名武装“新罗打猎队”,著名的红十三军的仙居游击队队长金永洪也是新罗人。由于新罗村紧跟政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罗精神得到广泛宣传。
2008年整体迁移至横溪上沈村,2013年9月并入老屋基村和乌岩头村。全村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亩,山林22118亩。现有农户220户,人口756,党员50人。201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89元。
调研行程
请将浩阳的文章内容ctrl+v至此处
第二章、新罗村的发展
一、三次创业
三十年前的新罗村,不通水不通电,山路崎岖蜿蜒,有时村民们饮水都是问题。三十年后的今天,新罗村不光通了水通了电,还把整个村落搬到了山下,家家户户住进了“地通天”式的三至四层楼房。整洁的街道,完备的设施,让新罗村的居住条件羡煞众人。
新罗村(老村)全景
新罗村(老村)全景
新罗村主干道,图中村党支部书记金永奇(左一)正在向调研队员们介绍新罗村
新罗村的篮球场
随机参观的民宅
那么,新罗村是如何完成这脱胎换骨的蜕变的呢?
新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归功于三次“创业”。
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成效
第一次创业
1985-1995
通电、造水库、架桥、修路
兴办木、珠加工厂
方便交通
第二次创业
2002-2008
村落整体迁出
根本上改变了新罗村的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第三次创业
2008至今
鼓励村民外出创业,安排村内居民就业
基本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第一次创业:
新罗的第一次创业被称为“战天斗地创大业”。
①高山上发展加工业凭借人力十分困难,而引入电力则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也有助于农业生产。为了这一目的,1985年,新罗村在其所属的横溪镇尚未通电的条件下,由村民集资,从相邻的田市镇引电上山。为了节约劳工费,党员带领村民亲自把一根根半吨重的电线杆扛上山。通电后,村里办起了三十多家木、珠加工厂,很大程度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②天大旱的时候,新罗村老百姓喝水困难,需要远行挑水。为了解决这个生存问题,同时方便农业灌溉,上世纪八十年代,村干部从远处引水在山顶修了一个水库。
③高山上的新罗村与横溪镇被一条河流阻隔,为了保证前往横溪镇上学的孩子的安全,新罗村政府在河上架起了水泥桥。
④1995年,新罗村为了便利交通,出口农林产品,组织村民修了一条七公里的盘山公路。整个工程都是村民自发捐款购买材料自发上阵劳作的成果。
关于修路带来的便利,金永奇书记很直观地介绍说:九十年代修路前,我们山上的毛竹运到山下去卖,一百斤能卖十四元,然而请人从山上运下来的费用也是一百斤十四元。修路之后通车了,运费每百斤仅为一元。
⑤除此之外,第一次创业时期还培育了大量经济林(毛竹、杉木、板栗、油茶、茶叶等)
原新罗村水库旧址
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时的图片资料
第二次创业:
新罗的第二次创业被称为“改天换地建新村”。2002年,浙江省出台了高山移民的政策。由于学校合并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横溪镇下辖村落的学校、卫生院大都合并至横溪镇上。因而住在高山上孩子上学就需要早上四五点起床,老人想下山看病则更为紧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宠物行业宠物消费趋势分析报告.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九五高中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4AM3U3 In the shop In the supermarket ppt英语教学课件.ppt
- 2025年贵州专升本数学真题-及答案.pdf VIP
- 国开计算机绘图(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资料.docx VIP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020年).pdf VIP
- 心理健康测评总结报告.pptx VIP
-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想范例600字五篇.docx VIP
- 大学mooc魅力机器人(北大)课后作业答案.docx
- 2025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